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5月17日印发《池州市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全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管控、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详情如下:
池州市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23〕4号)要求,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提高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全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管控、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1.按要求落实新污染物治理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条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环境调查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管控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等制度,持续开展全氟辛基磺酸类化合物、六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醚、氯化石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汞或汞化合物的生产和加工使用企业统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或汞化合物的产能产量、库存量、使用量、用途或去向等。加强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管理相关制度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衔接。(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建立新污染物治理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海关等部门参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沟通协商,协调解决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部门联合调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市牵头抓总,县区落实的原则,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池州海关)
(二)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
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落实国家和省级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特点,开展化工、涂料、纺织印染、橡胶、皮革、农药、医药、畜牧水产等重点行业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调查。针对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开展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4.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依据新污染物调查和评估要求,落实安徽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专项工作方案。基于我市区域特点和产业结构分布,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社会第三方监测机构,在长江干流(池州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产粮大县等重点地区,化工、涂料、纺织印染、橡胶、皮革、农药、医药、畜牧水产等重点行业,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结合污染源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对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重点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重点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新污染物开展调查试点。探索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和畜禽养殖粪污抗生素检测。到2025年,配合建立安徽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5.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结合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以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筛查与风险评估,识别区域管控重点,参与安徽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制定。2023年,开展首轮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积极落实新污染物管控要求。推动落实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化学物质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点新污染物“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及国家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安徽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及时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加强对优先控制化学品的主要环境排放源监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池州海关)
(三)强化新污染物源头管控
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从事新化学物质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的情况进行环境监督管理,对新化学物质生产者、进口者和加工使用者办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登记事项的真实性、登记证载明事项及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抽查,新化学物质的研究者、生产者、进口者和加工使用者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全面摸排新化学物质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情况,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对违法企事业单位处罚力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严格落实淘汰或限用措施。严格按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依法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池州海关)对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淘汰;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对纳入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的化学品,依法加强进出口管控;对纳入《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严格限制用途的化学品,依法加强进出口环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池州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依法严厉打击淘汰类化学物质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全面落实新污染物产品含量控制要求,强化执法监管,监督生产企业严格落实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减少产品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环境排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国家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的宣传,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限值和禁用要求纳入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内容,督促指导企业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标识或提示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新污染物排放过程控制
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尤其是涉及到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和安徽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强化信息公开监管,督促指导企业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况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和数量等相关信息。(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纳入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落实国家抗菌药物管理要求,加强抗菌药物经营环节监管,规范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购买,依法依规查处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和渔业生产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管控,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和休药期制度。到2025年,全市生猪、蛋鸡、肉鸡、肉鸭、奶牛、肉牛、肉羊等7个品种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减抗行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登记管理,配合做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统计和登记后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价工作,健全环境风险监测机制。落实农药购买实名制,严格农药经营许可审批,加强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持续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水稻、蔬菜、茶叶、果树等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示范点,因地制宜推广性诱、灯诱、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粮食作物统防统治水平。到2025年,全市农药使用量比“十三五”期间下降5%。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支持农药企业创制新农药新配方新剂型,削减化学农药用量,支持开发高效、低风险、低残留农药,重点扶持生物农药。(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回收处理体系。落实《国家危险废物目录》要求,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节实施豁免管理。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理。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
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深入落实《安徽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有序推进餐饮外卖行业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行业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行业塑料包装等塑料制品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积极推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积极研发推广性能好、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因地制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从源头减少微塑料产生。(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支持“三有”标准回收示范点建设,不断提高回收水平。建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5%。(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向环境介质中排放塑料和微塑料的调查研究,加强微塑料对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的风险评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五)深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末端治理
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治理,将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督促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有关要求,督促企业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并载明执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督促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环境风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每年更新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好土壤环境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排放情况报备等工作,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严格落实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试点与治理试点,探索形成若干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术。在东至经开区实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监测试点以及治理试点工程,2023年6月20日前,东至县制定并上报试点方案,明确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重点排放源和重点治理措施清单。(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六)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
17.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支持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危害机理相关研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环保机构积极参与新污染物相关新理论、新技术研究和核心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市科技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积极运用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培训。(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强化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2025年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各有关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各地及市有关部门每年要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于每年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依法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事业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使用、进出口的监督执法。将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纳入生态环保问题日常整改调度内容。(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池州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统筹,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调查、筛查、风险评估、监测、执法和试点等经费保障。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金融、税收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贷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池州银保监分局)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落实国家关于履行化学品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化学品环境管理相关任务,发挥履约积极作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详情如下: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新
2025年3月14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及中国城镇污水与污泥处理大会”于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为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十分感谢各位嘉宾、同仁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大会,感谢各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与分享,感谢各位同
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化工和制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我们将在2024年6月3日至4日,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举办的上海2024世环会[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及上海国际泵管阀展览会(简称“上海国际泵阀展”)期间,同步召开“2024化工和制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安全处理新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
3月12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
导语: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战略目标宣示5周年,也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拟定于2025年4月10日-12日在北京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源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生态环境部2月例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2024年,生态环境部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926件,其中人大建议521件,政协提案405件,承办总件数同比增长2.8%,主办件总数同比增长17%。截至目前,所有建议提案均已按期高质
2月12日,中交建筑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著,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明出席仪式见证签约,并就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进行座谈交流。白著对陈明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交建筑的发展历程、经营现状、文化理念以及生态环保业务开展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详情如下: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新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支持生物药品制造(C2761)、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C2762)及相关生物技术服务(M7340、M7452)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关于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全面深化改革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着力强化环评要素保障,持续深化环评制度改革,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公开征求《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辽宁省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管理规定(试行)》,规范纳入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的产业园区申请、跟踪评估、退出等程序,深化试点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辽宁省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管理规定(试行)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
2月18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安徽省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纳入试点的产业园区内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城市道路,城市(镇)管网及管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等五类建设项目,免予环评备案管理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安徽省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及时推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闭环管理体系,发挥制度合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守好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将强化制度衔接联动,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10月10日,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三门峡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文件指出,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筛查,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建立市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9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总体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衔接更加顺畅,基层审批、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显著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企业落实环评责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要素保障,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环评制度衔接联动、优化环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7月31日印发《宿迁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目标2023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2024年底前,发布《宿迁市新污染物重点治理项目清单》(第一批);到2025年,完成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信息调查、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估,明确管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电力行业约有20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共有67名职工
4月23日,安徽公司池州新能源公司桐梓山100MW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2家企业入围: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28780747.84元,折合单价2.63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29636714.38元,折合单价2.
4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包含淮北国安电厂二期扩建项目、阜阳谢桥电厂项目、淮南平圩电厂四期项目、滁州电厂2×660MW机组工程项目、裕安区中煤六安电厂项目、安庆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淮南洛河电厂四期项目、淮南潘集电厂二期扩建项目、芜湖天然气调峰电厂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7日,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5)》指出:加大新型能源体系投资力度。加快陕电入皖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建成投运钱营孜电厂二期等项目,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496万千瓦。加快宁国、石台、岳西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开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2024年以来,安徽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保障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取得新进步,改革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电电力近日发布公司经营情况等相关事项。国电电力主营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1170万千瓦,其中火电7462.90万千瓦,水电1495.06万千瓦,风电983.98万千瓦,光伏1228.06万千瓦。公司始终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首要责任,不断优化生产运行管理,扛牢
日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推荐和已公告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随文发布安徽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共80家。详情如下: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推荐和已公告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
3月28日,安徽省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发文指出,2024年全市光储产业营业收入128.9亿元,其中先进光伏制造业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277.3%,新型储能制造业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7.9%。创新“光伏+”多元发展模式,建筑领域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2024年应用面积62.72万平方米,年减排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消息,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回归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将落户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总投资34亿元,拟用地500亩,主要产品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7.6亿元,规划用地100亩,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3月14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华能德州电厂2×660MW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开工3月12日,华能德州电厂举行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台660MW热电联产项目主厂房浇筑第一方混凝土仪式。据悉,德州电厂四期热电联产项目为2台66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3月14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华能德州电厂2×660MW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开工3月12日,华能德州电厂举行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台660MW热电联产项目主厂房浇筑第一方混凝土仪式。据悉,德州电厂四期热电联产项目为2台660MW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热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