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汪华林
汪华林,现任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兼任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汪华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早在2007年,他就以“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以“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汪华林1995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近30年来,他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他长期聚焦物理法环境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研究,发现了三维旋转湍流场中颗粒物高速自转现象及规律,主持研发了以旋流自转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装备样机,实现了颗粒旋流自转从现象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如今,相关科研成果还服务于甲醇制烯烃的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国家燃油质量升级的重点工程、海洋油气开发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环境保护。此外,相关环保技术和高端装备还推广应用到文莱、哈萨克斯坦、苏丹等“一带一路”国家。
余刚
余刚,1965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1986年获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8月到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工作,1998年晋升教授,1994-2006年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2006-2010年担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2011-2013年担任环境学院院长。2022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控制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在排放源和环境污染特征、控制原理与技术、国家控制战略与国际履约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清单方法和清单,研发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新技术和机械化学处置新工艺与新设备,研究制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及国际技术导则,为我国和全球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研究成果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已培养36名博士和24名硕士,获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俞汉青
俞汉青,男,1966年10月生,汉族,安徽省无为市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执行主任、杰出讲席教授。1986年获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1994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并到校工作。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汉青教授长期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在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厂监控/运行、污染物厌氧定向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发表论文700余篇,他引总计42000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促会)主办的“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时期储能高质量发展”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大会在内蒙古包头市成功召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相关科研院所的业内权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2025年4月23-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规划投资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研究分析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形势,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投资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
作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河南兰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在这里,能源革命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突破,更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日,《风能》杂志采访了为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全程提供指导和咨询的杜祥琬院士,深入了解兰考能源革命背后的故事,探寻农村能源革命的实践
2月7日,中国船舶719所发布讣告,沉痛悼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详情如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
2024年,我们迎来了“十四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风电向上生长、向好突破,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组组数字反映的是全体风能人辛劳一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背后则有着无数鲜活的人和有温度的故事。它们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值得被记录下来。2024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跨过5亿千瓦
近日,由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牵头,南网数研院、南网传感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高压输电公司、贵州电网公司、西电高压开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800kV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以下简称“量子电流传感器”)顺利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
近日,吉林分公司“吉林省华能基本能源联合研究院科学家工作室”获吉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是吉林省能源领域首个科学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中国工程院岳光溪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以清华大学耿华教授等11名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清洁燃烧与低碳高效发电、燃煤碳减排与多种污染物协
通知文件会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创新目标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生态环境质
12月21日,2024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九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通过大会搭建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管理科学界泰斗、精英汇聚一堂,其中包括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参与,充分彰显了管理科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双重属性与交叉价值。大会还表彰了在推动管理科学普及与应用方面作出卓越
1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定向委托、河钢牵头实施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批次项目,“河北钢铁低成本降污增效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河钢研发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河钢由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向高效低耗、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体系的重大跨越,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战略举措和务实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4月7日上午,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建设启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逸夫楼演讲厅举行,标志着教育部又一重大科研平台落户华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高新处处长何立芳,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社发处处长郑广宏,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全国过滤与分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过滤与分离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上海)培训中心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支持单位:《化工进展》《化工机械》化工出版社钾(盐)肥与
2017年9月26日,由曲久辉院士领衔,各路专家云集的ldquo;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rdquo;在江苏盐城隆重举行。会议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业废水处理
10月30日,慧宇国际董事长袁俊强受邀参加由京津冀三地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开幕式上,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名誉会长苏银增、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等领导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任
近日,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大讲堂”暨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先生做“新污染物及其治理”讲座,来自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专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2023年7月4日,伊莱特开展了2023年度上半年工作大检查。各部门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今年上半年,伊莱特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销售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研发工作再结一批新硕果。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有了进一步提升,管理干部年轻化比例进一步增大。工作大检查分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12日,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布,中标供应商为宁国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项目整体实施期拟定30年。招标文件显示,采用“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实施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联合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山东省委书记林武,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致辞;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出席。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主持活
2022年8月10日,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世界第一环”——世界最大环轧钢环独占4个高速车道,从济南章丘一路运往潍坊昌乐,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世界第一环”集中展现了山东省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就在十年前,这件大国重器的制造者,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伊莱特能
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公布。今年,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有39位专家分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环境领域涉及水资源领域专家王建华、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家戴晓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专家余刚、湿地生态修
4月21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初评候选人公示》。经中国工程院九个学部及港澳台地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从340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理事会终评的39位候选人,其中环境领域涉及同济大学戴晓虎、清华大学余刚等。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初评候选人公示第十
新污染物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并且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深入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还会持续发现并认识更多的新污染物。如果对这些物质实施通盘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技术上不易实现,也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因此,新污染物的治理需要先解决“现阶段该管什么”的问题。确定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