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3月14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及中国城镇污水与污泥处理大会”于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为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十分感谢各位嘉宾、同仁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大会,感谢各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与分享,感谢各位同
乘势激活新质生产力,做西部环保降污减碳绿色发展之路的唤风者。第5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于今日,在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蓉”耀启程,成都被环保人的热情和活力点燃。盛夏之日,万物并秀。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荷兰、芬兰、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359家领军环保企业齐聚一堂,上万环境污染治
3月20日,上海环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固废焚烧残余物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会在集团22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同济大学戴晓虎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教授、清华大学王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廖利教授、浙江大学王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汪群慧教授
当前,在人口红利逐渐退却、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承压显现等综合经济形势下,我国环境产业正在进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协同阶段,区域“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将呈现特色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带一路”为跨区域发展进军国际市场开辟了新路径。在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迅速提高。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自然水资源,我国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通常采用生物处理与化学处理法去除,其中化学处理是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絮凝
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结合《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
在近日于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2022年国际水协(InternationalWaterAssociation,IWA)世界水大会暨展览会上,IWA项目创新奖(ProjectInnovationAwards,PIA)颁授,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晓虎教授团队牵头,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镇江市水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同济普兰德生物质
6月5日,四川省公安厅公布了5起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曾备受关注的遂宁新景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案。目前,新景源公司污染环境案已作出终审裁决,两犯罪单位分别被判处罚金200万,5名被告人被判处3年至18年不等有期徒刑。罚金200万+3年至18年不等有期徒刑2021年8月,四川省遂宁市公
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公布。今年,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有39位专家分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环境领域涉及水资源领域专家王建华、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家戴晓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专家余刚、湿地生态修
我国污水厂污泥产量巨大,处理处置形势严峻,实现污泥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既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双碳”目标要求。污泥具有“污染”和“资源”双重属性,厌氧消化处理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从污泥中回收生物质能,是实现污泥资源化、能源化的主流技术。但污泥泥质复杂,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低,如甲烷产率低
高含水率是制约污泥处理处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脱水可有效实现污泥减容、流动性降低和焚烧热值提高,因此是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工艺路线实现“减污降碳”核心目标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然而,污泥属于有机-无机高度混杂的非均相复杂体系,呈现稳定胶状絮体状态、固液分离极度困难。本团队立足于污泥水-
10月30日,慧宇国际董事长袁俊强受邀参加由京津冀三地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开幕式上,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名誉会长苏银增、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等领导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任
近日,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大讲堂”暨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先生做“新污染物及其治理”讲座,来自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专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其中5名增选院士涉猎研究环境领域,包括笪良龙、沈学顺、汪华林、余刚、俞汉青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2023年7月4日,伊莱特开展了2023年度上半年工作大检查。各部门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今年上半年,伊莱特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销售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研发工作再结一批新硕果。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有了进一步提升,管理干部年轻化比例进一步增大。工作大检查分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12日,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布,中标供应商为宁国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项目整体实施期拟定30年。招标文件显示,采用“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实施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联合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山东省委书记林武,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致辞;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出席。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主持活
2022年8月10日,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世界第一环”——世界最大环轧钢环独占4个高速车道,从济南章丘一路运往潍坊昌乐,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世界第一环”集中展现了山东省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就在十年前,这件大国重器的制造者,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伊莱特能
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公布。今年,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有39位专家分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环境领域涉及水资源领域专家王建华、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家戴晓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专家余刚、湿地生态修
新污染物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并且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深入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还会持续发现并认识更多的新污染物。如果对这些物质实施通盘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技术上不易实现,也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因此,新污染物的治理需要先解决“现阶段该管什么”的问题。确定现
11月22日,两院院士最新增选名单公布。根据2023年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胡石林、清华大学的吕俊复、华北电力大学的杨勇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叶国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石林,1965年11月生。中核集团首席专家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包括笪良龙、黄和、金征宇、沈学顺、孙以泽、汪华林、余刚、俞汉青。其中5名增选院士涉猎研究环境领域,包括笪良龙、沈学顺、汪华林、余刚、俞汉青
张宗亮,我国水工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水利水电工程(含抽水蓄能)、新能源工程和数字工程等方面做出创新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杰出工程师奖和云南省杰出贡献奖,高
2023年开年以来,已有五位能源巨星“陨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全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同志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
钱正英,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于2022年10月22日永远离开了我们。钱正英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水利电力事业,她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水利电力战线的重大损失。钱正英院士音容笑貌钱正英院士一生与水为伴,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水电工作,
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公布。今年,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有39位专家分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环境领域涉及水资源领域专家王建华、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家戴晓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专家余刚、湿地生态修
2022年5月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办。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主管,每两年评选一次,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这一极大地激励了我国工程师、科学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今年的光华工程科技奖名单中,高电压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刘泽
科学决策需要智库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对于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任务,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引领新型智库建设。电力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2020年十件大事正式发布,详情如下:0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多措并举复工复产,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经营发展,以实际行动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伟大抗疫精神,航天智慧、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