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亳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方案》,目标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力争下降13.5%。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累计达到3654吨、227吨、6462吨、845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努力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亳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出台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出台的《安徽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方案》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按照“突出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优化技术路径、注重机制创新、鼓励先行先试”的原则,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强生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合度,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以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高质量达峰,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力争下降13.5%。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累计达到3654吨、227吨、6462吨、845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努力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三)加大源头防控力度
1.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国家、省减污降碳分类指导政策,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控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落实皖北地区“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大力推进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2.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认真执行《安徽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试行)》,严格审查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等要求,是否依法依规落实产能置换、能耗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按照国家设定的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提高“亩均效益”。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炼油、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不含光伏玻璃)等产能。(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3.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争创能源综合改革试点。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引导新改扩建工业窑炉采用清洁低碳能源。到2025年,散煤基本清零。同步推进“减煤增气”,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到2025年,煤炭消费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有序建设环境友好型集中连片风电项目,发展生物质能和其他新能源,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建设。到202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99.45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8%左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
4.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加快绿色产品推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创建行动,到2025年,90%的市级和70%的县级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标准,(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绿色学校创建比例达85%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力争创建1-2家绿色商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力争60%以上城乡家庭初步达到绿色家庭创建标准(责任单位:市妇联)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不低于70%。(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四)聚力攻坚重点领域
5.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开展深度技术改造。(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落实)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积极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工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
6.推进交通领域协同增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和“公转水”,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落实)到2025年,新增及更新的城市公交车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提高城市寄递物流车辆使用新能源车比例,到2025年,新增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比例超过50%。(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全面实施船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快推进码头和船舶岸电系统改造,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供电公司等)按国家、省要求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7.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实施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适时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各县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的40%以上。新建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比例达5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
8.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主产区规模水产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在农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用能模式,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绿色高效农机应用推广,研发增汇型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到2025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提高到85%。(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9.推进生态建设协同增效。深入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适时开展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5.6%,森林蓄积量达到800万立方米。加大对全市各国家级与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涡河、西淝河、北淝河等为中心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强化湿地用途管控,推行森林、草地、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按要求推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带,优化城市绿化树种,降低花粉污染和自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进一步提升城市水体岸线保护率,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研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县区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探索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方面效果综合评估,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支持鼓励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五)持续优化环境治理
10.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大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氮氧化物减排力度,统筹考虑治污效果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按照国家、省部署,开展35蒸吨以上在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水泥行业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引领性绩效标准进行改造,实施玻璃、砖瓦等行业深度治理,开展火电等行业碳排放绩效分级管理试点,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双控”改造提升工程试点。VOCs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废弃溶剂回收利用等措施。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降耗,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逐步淘汰氢氯氟烃使用。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协同治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11.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实施重点行业废水循环利用提升行动,提升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降低废水排放量,探索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新机制,推进新、改、扩建的产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落实)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在区域层面统筹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各环节,推动建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治理体系。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等流域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等)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置水平。探索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推行城市污水治理“厂、网、河”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在污水处理厂推广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以资源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
12.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科学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优先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第一阶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合理规划污染地块土地用途,农药、化工等行业重度污染地块优先用于拓展生态空间。鼓励绿色低碳修复,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注重节能降耗。(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研究利用废弃矿山、污染地块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3.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适时建设“无废城市”。(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探索基于区域和固废特点的产业发展路径。(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加强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利用设施建设,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2023年底前实现城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深化铅蓄电池集中收集转运试点,提升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利用率。(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等)深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规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六)积极探索模式创新
14.开展区域和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立足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探索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效模式,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探索城市减污降碳推进路径。(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15.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主导产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推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6.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积极支持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争创国家减污降碳试点。鼓励企业强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有力促进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多种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大幅减排,显著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适时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努力打造一批“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
(七)强化支撑要素保障
17.加强协同技术研发应用。围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需要,探索开展新型储能、资源化利用、能效综合提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
18.健全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依法落实国家关于碳排放交易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等规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核查机构等责任主体的监管。研究探索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衔接减污降碳管理要求。(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19.强化减污降碳经济政策。落实绿色低碳投资项目和协同技术应用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省、市、县合力支持机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大力发展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用好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基金,采用贴息和绿色担保奖补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减污降碳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人行亳州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等)积极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人行亳州中心支行等)落实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强化阶梯水价、电价、气价运用,落实分时电价,实施差别化电价,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碳中和债券等融资工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人行亳州中心支行等)
20.提升减污降碳基础能力。完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逐步开展温室气体监测,探索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区域组网观测。按照国家、省要求,适时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生态环境统计,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依托移动源环保信息公开、达标监管、检测与维修等制度,紧密对接国家、省政策,适时推进落实移动源碳排放核查、核算与报告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气象局等)
三、组织实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决扛起责任,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系统推进相关工作。要明确时间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减污降碳各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宣传教育。将绿色低碳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业务培训,提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水平。选树减污降碳先进典型,引导全民积极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活动。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提高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水平。(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等)
(十)强化监督考核。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逐步提升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指标分解协同度,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市级生态环境相关考核,逐步建立体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包含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污水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固废综合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筑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交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9月25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全文实录如下: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8月26日发文,征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涵盖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各类污染要素,征集区域、产业园区、企业、公共机构等减污降碳实践以及专业机构减污降碳技术解决方案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市生态环境局关
在连云港市,污水处理厂穿上了“光伏”外衣,“光伏+污水处理厂”模式的出现,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新思路。据了解,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最具有经济性的发电能源之一,污水处理厂本身也具有相应的应用优势,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屋顶、沉淀池、生化池等,在其上方加装光伏板有得天独厚的空间
日前,河北邯郸印发《邯郸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到5%左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每年森林覆盖率净增0.3%以上。此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提出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
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印发《葫芦岛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目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为实现碳
近日,沈阳市印发《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5%。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为实现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等6部门印发《淄博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调推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12月6日,陕西安康市恒口示范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主体资格预审公告。本项目涵盖5个子项目,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包括恒口示范区雨污分流和配套管网建设、月河恒口中上游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2个子项目;关联产业开发包括恒口示范区温泉康养度假基地(一期)项目、恒口示范区绿色制造产业园建
12月5日,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筠诚和瑞)深交所创业板IPO终止。因筠诚和瑞、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招股书显示,筠诚和瑞是服务三农环保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聚焦农牧业污染治理
12月4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生态环境局会昌县“三江六岸”生态环境治理和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项目编号:HCZD2024-HC-C007)竞争性磋商的成交结果公告发布。公告显示,会昌县建源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企查查显示,会昌县建源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会昌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为全面建设经济绿色低碳、环境洁净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人居健康安全、城乡和谐宜居、治理现代智慧的美丽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1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从13个方面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要
近日,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监督问题整改工作培训班开班。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使用成效,事关“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事关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的圆满收官,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监督,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高。但
11月30日,广东汕尾市品清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绿色发展EOD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青岛苏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广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报价:281775.00万元;第二中
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7年,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监管100%全覆盖,全国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保障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有效提升。征求
近两年环保行业竞争激烈,整个环保市场出现下滑现象,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在这样的“困局”中,有些企业仍能杀出重围,做出亮眼成绩,葛洲坝生态环保就是这样一例。葛洲坝集团成立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旨在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拓环保工程新领域,助力“美
近日,由中节能铁汉所属铁汉环保承建的合江县洗网滩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生态价值实现项目一期工程(下称项目)经项目竣工验收组综合核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是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价值实现的民生实事系列项目之一。建设内容包括污水管网收集工
11月26日,江西长江流域定江河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项目编号:壹智-TG2024-002)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发布。文件显示,长江流域定江河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共包括3个子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子项目一:
11月20日,江西会昌县“三江六岸”生态环境治理和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据赣州环境消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5.04亿元,申请金融贷款支持10.98亿元,旨在通过实施会昌县“三江六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依托“红色故地”“风景秀地”“两代伟人”“红色谷底”“声川戏剧”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11月6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公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开展所属领域标准化工作,具体包括:(一)研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领域综合性、基础性相关行业标准制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2月4日发布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重点任务落实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24〕51号),通过突出碳规划引领,强化地方碳考核,探索行业碳管控,完善企业碳管理,开展项目碳评价,加快产品碳核算,加强碳双控协调等措施,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
12月3日,“双碳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主动为东信花卉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现场勘查和咨询的志愿服务。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花卉”)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是东丽区花卉产业中的代表企业,也是中国智能化温室生产花卉规模最大的花卉企业。本项目计划利用东信花卉现状坑塘水
福建省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1月27日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泉州市将实施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纺织印染行业碳达峰行动、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其他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等重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已是未来趋势——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邱燕超“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表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转型发展是大趋势,在这一转型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本导则按照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边界,给出了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五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用于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期与运营期的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四川省民用
2024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主持召开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部党组成员、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远生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实现碳达
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方案强调,在全区范围内选择15个具有代表性的旗县和15个典型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实行分类推进、示范引领;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衔接,创新驱动;先立后破,安全降碳的原则。到2025年,试点旗县(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建立新型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布局风电光伏项目,鼓励风光氢储、源网荷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项目开发,鼓励低成本、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