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7月31日,浙江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8月31日。本方案对湖州市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全市环境质量、能源资源及碳达峰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与减污降碳的空间协同性,制订了全市各生态环境分区和重点减污降碳单元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准入清单,明确了全市“9+1”重点行业碳排放评价要求,建立了减污降碳措施库,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减污降碳的内容和要求。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加强减污降碳源头准入管控,推动全市加快构建形成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的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发展格局,积极创建湖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结合我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试点成效和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我局起草了《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8月31日前反馈我局。
联系人: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林兰
联系电话:0572-2666130
传 真:0572-2668504
通讯地址:湖州市仁皇山片区开元路100号,邮编313000
电子邮箱:5926030@qq.com
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方案(试行)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文件之一,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了系统谋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机制,为2030年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提出了行动指引。
根据国家关于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部署,在湖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及动态更新方案落地应用基础上,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路径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源头防控和项目准入的绿色标尺作用,助推我市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对湖州市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全市环境质量、能源资源及碳达峰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与减污降碳的空间协同性,制订了全市各生态环境分区和重点减污降碳单元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准入清单,明确了全市“9+1”重点行业碳排放评价要求,建立了减污降碳措施库,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减污降碳的内容和要求。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最终解释权归湖州市生态环境局。
1 总则
1.1定位与目的
面对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这两个同根同源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兑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的重大牵引,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路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减污与降碳在管控思路、管理手段、任务措施等方面高度一致,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协同实施,实现降本增效。现有减污制度体系可作为实现降碳目标落地的重要载体,降碳措施可作为实现长效源头减污的关键牵引,强化减污与降碳合力,可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强化工作落实力度,实现提质增效。
在湖州市现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相关要求,通过合理统筹谋划,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终从源头避免产生“减污增碳,减碳增污”的结果,从生态环境准入“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管控维度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
1.2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高度发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充分有效利用湖州市现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协同实施,着力构建完备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体系,推动减污与降碳合力,实现减污降碳目标双落地,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奋力绘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
1.3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
11.《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工作方案》(环办环评〔2017〕83号)
12.《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环办环评函〔2018〕14号)
13.《“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
14.《“三线一单”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环办环评〔2018〕14号)
15.《“三线一单”成果数据规范(试行)》(环办环评〔2018〕18号)
16.《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017年)
1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18.《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
20.《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
21.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环评〔2024〕41号)
22.《关于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的意见》(浙委发〔2018〕50号)
23.《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浙江省工作方案》(2018年)
24.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浙政函〔2015〕71号)
25.《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2018〕30号)
26.《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21〕204号)
27. 《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21〕215号)
28. 《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浙政函〔2023〕8号)
29. 《湖州市绿色低碳共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湖委发〔2022〕13号)
30.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湖政发〔2022〕23号)
31. 《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湖发改规划〔2021〕197号)
32. 《湖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湖发改规划〔2021〕216号)
33. 《湖州市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湖发改规划〔2021〕219号)
34. 《湖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湖发改规划〔2021〕220号)
35. 《湖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发改规划〔2022〕193号)
36. 《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湖环发〔2024〕8号)
37.《关于同意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工作的复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2022年5月10日
38.《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湖政发〔2023〕5号)
39.关于印发《湖州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湖节能办〔2023〕1号)
40.《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湖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湖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6月28日
41.《湖州市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42.国家、浙江省、湖州市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等。
1.4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范围为湖州市全市。
1.5术语与定义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一定时期内,企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污染物排放:指向环境或其他设施排入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一方面是指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即降碳政策的减污效应),另一方面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生态建设中,减少或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即减污政策的降碳效应)。
工业碳效码:由效率对标标识、水平对标标识和中和对标标识组合而成,用于评价工业企业(不包括供水、供电、供气、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以及未投产的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水平及碳中和进程的标识。分为1至5级五个碳效等级:等级1表示企业碳排放量低于行业平均较多,碳效最高;等级2-4表示企业碳排放量近于或略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等级5则表示碳效最低。具体碳效等级计算参见《工业企业碳效评价规范》(DB3305/T 208-2021),也可在“浙里环评”应用场景“环境准入一键查”中查询。
1.6解释与说明
本方案是在《湖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湖环发〔2024〕8号)分区的基础上增加减污降碳的管控要求,现行管控要求继续执行。
本清单执行期间因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或更新导致管理要求与本方案不一致的,可直接引用;如有争议的可由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和属地政府审议决定。
2 湖州市减污降碳协同背景
2.1环境质量、能源资源及碳达峰目标协同性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到2025年,湖州市 PM2.5浓度稳定控制在25μg/m3以内,力争达到23 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0%以上,力争达到 92%;O3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浓度达到省下达要求;基本消除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区县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全面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
水环境质量目标:“十四五”期间,通过“治藻、治浑、治网,提升水质、提升水生态”的“三治两提升”,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水生态逐步自然恢复,生态流量保障工作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运营水平有效提升,实现除航道外的主要水体“岸绿、水草绿,水活、鱼虾活,透明度 30 厘米以上”的“两绿两活一透明” 治理总目标。到 2025 年,整体提升京杭运河、頔塘、合溪等水体水质,东苕溪土著鱼类实现增殖,西苕溪满足生态水位要求。到 2035 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境重点河湖水生态系统状况健康,高水平建成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实现 “水下有森林、水中有鱼虾”,以及“水清岸绿苕溪畔、碧波荡漾太湖南、美丽繁华新江南”的美好愿景。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强分类管理、源头防治、风险管控与监督管理。到 2025 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地下水污染扩散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能源资源利用上线目标:根据《湖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期间规划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比2020年下降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19.2%提高至25%。
水资源利用上线目标:根据《湖州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16.5 亿立方米以内,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率不低于17.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不低于16%,全市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领先全国同等城市。
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进展,低碳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均完成省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各目标在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上体现了一致性,未来能源向零碳化、清洁化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可作为本方案的目标。
2.2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协同性
方案背景研究工作以2020年为基准年。
根据对2020年湖州市各行业排污情况的统计得出:
湖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最高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SO2和NOx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化工和化纤;颗粒物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机械电子制造、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化工。
湖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最高的行业是纺织服装业,占比达到65.26%,其次为金属机械电子、农副食品加工和化工行业,占比分别为6.77%和6.68%、6.27%。
湖州市一般工业固废主要来自电力热力行业,占比达到53.4%,危险废物主要来自金属机械电子行业,占比达到67.4%,均大幅高于其他行业。
根据对2020年湖州市各行业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电力热力生产行业是湖州市直接碳排放(直接消耗化石能源的CO2排放和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最大的行业。将电力分配至各行业,则湖州市实际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为纺织服装、金属机械电子制造和化纤行业。
在污染物和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湖州市主要减污降碳行业为电力(火电)、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纺织(印染)、化工、化纤、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除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行业均在《浙江省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编制指南(试行)》明确试行碳排放评价试点九大行业中。因此,方案将在浙江省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基础上,结合湖州实际,增加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要求,将“9+1”行业作为湖州市碳排放评价试点行业(具体见附件1)。
通过将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强度分解至全市104个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绘制出“湖州市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现状图”。通过现状图识别出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与环境分区具有高度协同性,其中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无论是碳排放、还是污染物排放强度都最高。同时识别出排名前20的重点减污降碳单元,这20个单元的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占湖州全市工业排放量的96%、94%、93%和69%。
2.3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模式
为持续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防控中的作用,将减污降碳内容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内,强化宏观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准入清单;为推动区域低碳发展,精确指引项目落地,强化规划环评在减污降碳中观管控中的刚性约束,将减污降碳准入条件纳入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实施湖州市减污降碳重点行业碳排放评价,在微观维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通过生态环境与发改、经信和统计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将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要求整合到“浙里环评”数字化应用平台,并实现项目准入智能研判和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
3 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准入清单
3.1总体准入清单
提升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加强国土绿化,强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林业碳汇能力,提升碳汇增量。
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创建绿色工业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提高新建建筑低碳化水平,推动绿色施工。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使能耗、环保、安全、技术等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碳(绿色化)技术改造。
推进企业间的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废水分质回用、梯级利用,提升废水综合利用效率,鼓励依法依规进行碳源替代。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及清洁生产工艺、构建固废资源化利用系统、加强危废精细化管理,推动固废处置减污降碳。鼓励采用绿色低碳修复技术,推动重污染地块合理土地规划利用,实现工业园区污染场地风险防控及绿色低碳修复。
严格落实新上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2吨标准煤/万元能效标准,从源头上控制高碳产能、产品准入。对标湖州“工业碳效码”:新建项目原则上应达到1~3级;改扩建项目,现有工业碳效码为4~5级的企业应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提升碳效水平。
3.2环境管控单元减污降碳补充清单
3.2.1优先保护单元
现有三类工业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应在原有基础上降低。
提升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集成创新现有森林培育、经营技术和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科学推进林业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树立固碳增汇意识,进行矿区生态修复,实现矿区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强碳汇能力和提高固碳效率。
3.2.2重点管控单元
(1)产业集聚类重点管控单元
“9+1”行业建设项目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需低于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参考限值。促进园区企业间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化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进企业间的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废水分质回用、梯级利用,提升废水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水处理运行负荷。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及清洁生产工艺、构建固废资源化利用系统、加强危废精细化管理,推动固废处置减污降碳。
鼓励采用绿色低碳修复技术,推动重污染地块合理土地规划利用,实现工业园区污染场地风险防控及绿色低碳修复。
推动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资源和能源高效配置,提高资源及能源使用效率,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城镇生活类环境管控单元
涉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过0.52吨标准煤/万元、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超过湖州市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参考值(附件2)的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须在原有基础上降低。
鼓励支持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推动绿色施工。鼓励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过程中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推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提高垃圾分类比例。城市绿地建设应综合考虑碳减排、碳增汇,减少硬景工程、增加绿量,优化植物配置。
3.2.3一般管控单元
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应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
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创建绿色工业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扩大农田自然碳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提升农业固废利用水平,构建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体系,强化秸秆焚烧管控。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渔光一体、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推进渔船渔机节能减排。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加快农村取暖炊事、农业及农产品加工设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3.3重点减污降碳单元管控措施
污染物和碳排放空间分布识别得到的重点减污降碳单元的具体减污降碳措施见表3.3-1。
表3.3-1重点减污降碳单元管控措施
4 实施应用
4.1推动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方案的成果应用,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涉及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要求,引导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区域和专项规划应考虑减污降碳协同性,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区域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在原“六张清单”的基础上编制“规划环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清单”(见附件3),并明确提出规划区域整体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和区内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
(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9+1”行业(具体详见附件1)应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性,其余项目可参照执行。建设项目碳排放计算参考《浙江省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编制指南(试行)》以及国家发布的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9+1”碳排放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其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需低于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参考值(参见附件2)。
4.2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助推我市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一)规划环评编制时应落实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要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规划环评审查时,应审查规划与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方案的符合性。
(二)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工作初期,应分析与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对不满足要求的,应优化工艺和减污降碳措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部门开展审批时,应审查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方案的符合性。
(三)项目立项时应将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管控方案要求作为依据,工业园区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四)依托工业碳效码,经信部门定期梳理全市高碳低效企业清单,实施“碳效+能效”服务,开展节能诊断,引导企业上马绿色技改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11月12日印发《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更新后,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总数6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4个、重点管控单元31个、一般管控单元7个。详情如下: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9日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2023年)》,本次调整综合考虑了环境管理要求与区域发展需求,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以及水环境管控分区、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分区调整结果,科学调整优先保护、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15日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分类全域覆盖,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11月6日起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实施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关于公开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目标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
11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二〇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宜宾市人民政府10月12日发布《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本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是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更新后,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总数由62个调整为60个,减少了1个城镇重点管控单元和1个要素重点管控单元。调整后优先
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月10日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高效完备、精准科学、运行顺畅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山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指南总纲(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总则、工作程序、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适用于省级和地市级行政区域组织开展
江门市人民政府9月24日发布《江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修订)》,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近日,威海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NOx、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0.44万吨、0.23万吨。《实施方案》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包含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污水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固废综合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筑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交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
11月5日,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立足“煤炭+”资源禀赋和能源化工产业等特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形成煤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加快退出不具备供热改造条件、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纯凝煤电机组,大电网覆盖范围内
近日,江苏南通市印发(近)零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选择一批有条件、有意愿且具备代表性的园区和企业启动(近)零碳首批试点建设,打造若干低碳零碳园区标杆和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发布《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方案要求,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实施,出台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激励办法,全市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打造10个以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企业或标
10月15日,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内容指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实现农村生活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27日印发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目标到2030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为深入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11项火电相关招标,涉及国产阀门设备、碳排放数智平台、等离子点火装置、全厂门禁系统设备等,整理如下: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MW二期扩建工程国产阀门设备(第二批)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11月14日,《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管理细则》共十三条,其中明确了核查机构、核查人员条件。对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共提出了十项要求,要求核查机构具备开展核查活动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且信誉良好,要求核查人员应具备开展碳排放核查活动的相关能力且无违法违规从业行为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分配方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全力做好履约清缴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准确核定发放全区37家纳入配额管理企业
鼓励用能企业使用绿电,既可以减少企业碳排放量,有利于企业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和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召开重点碳排放单位绿电消纳与碳排放核算政策培训会,近300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会。培训会上,市生态环境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美联社发表署名SETHBORENSTEIN(AP科学作家)的文章,题目是:Trump2.0willalterglobalclimatefightingefforts.Willothersstepup?(特朗普2.0将改变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其他国家会加强行动吗?)(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全球努力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唐纳德·特朗普上次当选
11月8日,根据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对2023年履约期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及核定确认,国能连江公司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首年履约即实现配额盈余11.54万吨。国能连江公司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成立碳排放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修编并严格执行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推进煤检验工作标准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