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有资产、药品监督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科研院所,有关行业协会:
现将《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 育 部
科 技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药监局
2024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核技术,又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其相关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拓展核技术应用领域,促进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支撑国民经济各领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赋能手段。为积极推动核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更快、更好、更广的深度融合,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为主,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有效利用核工业完整供给能力和产业创新动力;坚持目标导向、需求牵引,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全力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核技术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围绕核技术在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重点方向或领域的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重点同位素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开展新堆建设和在役堆优化改造,形成重点同位素生产能力,具备3种以上放射性同位素自主化供应能力,突破5种以上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技术,基本扭转关键同位素产品供应受制于人局面。
——一批核技术应用产品实现产业化。10个以上Ⅰ类放射性新药申请临床试验,符合要求的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或进入临床应用;国产化中高能质子回旋加速器、新一代SPECT/CT影像装备、BNCT治疗系统等高端医疗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国产化安检设备形成覆盖大中小特微的型谱化研发格局;2种以上辐照中药材新种源实现规模化种植;辐照灭菌、辐照去污、辐照加工等创新解决方案,在典型场景获得推广应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核技术应用研发平台体系进一步优化,围绕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增设5个以上具备关键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的核技术研发中心或协同创新示范平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协同创新模式基本形成。
——产业集群和头部企业作用凸显。一批核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促进资源对接、要素整合、政策帮扶;力争打造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发挥头部企业牵引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产业根基,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行动。
1.推进新堆建设和在役堆优化改造。加快推进四川乐山溶液堆、江西九江天红堆等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建设,积极支持宽能谱超高通量实验堆等新型研究实验堆建设。结合实际需求,加快推进现有研究堆优化改造,提升配套生产能力,有效发挥其科研和生产双重功能。鼓励利用秦山重水堆等核电反应堆进行同位素生产。
2.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效能。充分发挥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健全运行管理、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机制,畅通科研机构准入、基础研究数据共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使用效能,推动综合创新效益密集释放。
(二)加强前沿创新,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
3.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国内核技术研究优势资源,加大辐照生物效应、核基础数据测量等领域基础性研究力度。瞄准新药创制、新型放疗技术及高端装备研制等领域,布局一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重点科技项目。探索核技术在量子计算、新型储能、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中的交叉应用。推动核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创核技术应用新局面。
4.加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攻关。持续强化关键探测器和核心零部件研究,重点突破大体积闪烁体探测器、宽禁带半导体探测器、高纯锗探测器、碲锌镉探测器工程化生产技术,实现硅光电倍增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研发及核信号自动化采集系统开发与工程化应用,耐辐照能力、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5.提高加速器自主化研制水平。提升新型加速器关键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研发能力,加大整机装备自主化研发投入,提升加速器设计与制造国产化水平。加强综合性研发平台和实验验证平台建设,推进多领域应用加速器型谱化、系列化、自主化发展。
(三)统筹同位素供应,实施供应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6.加速实现放射性同位素自主供应。持续推进反应堆生产、加速器制备、高放废液提取等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技术研究。推动钼-99、碘-125、碘-131、无载体镥-177、碳-14、锶-89、钇-90等规模化生产,保障常用医用同位素的稳定供给。提前布局钪-47、铽-161、铼-186/188、镭-223/226、锗-68、铜-64、锆-89、钯-103、锕-225、碘-123/124等前景好的医用同位素技术研发,开展铱-192、硒-75、氪-85、镍-63、铯-137、镅-241、锎-252等工业同位素制备技术研发。
7.加快形成稳定同位素生产能力。开展高丰度、高化学纯度稳定同位素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打通稳定同位素产业链,丰富稳定同位素产品数量,提升稳定同位素生产规模。统筹谋划铱-191、镱-176、钆-160、氙-124、钼-100、锗-72、硅-28、碳-13、硼-11、氦-3等常用或战略急需的稳定同位素的科研生产。
8.建立健全同位素供需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原子能机构同位素管理办公室作用,加强同位素供需对接,打通同位素研发、生产、贮存、销售、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堵点卡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同位素推广应用体系,构建产销供一体化链条,加快国产同位素应用进程。
(四)加快产业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应用推广行动。
9.加强工业应用推广,助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示范应用,重点加大高精密离子注入、大尺寸单晶硅辐照、高精密离子束溅射沉积、低损伤高精密离子束加工、高端离子膜制造等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进一步推动同位素及其制品、射线装置在无损检测、油田测井、地矿勘探、精准测量等领域深化应用,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10.加强农业应用推广,赋能农业健康发展。设立高能重离子、宇宙粒子等高效诱变和定向筛选技术平台,培育高产、优质、绿色的农作物和中药材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物核素示踪评价与治理技术,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水平。建立农产品核素基础库,促进我国农产品绿色化发展。完善稳定同位素数据库,提升农产品产地溯源与鉴别技术成熟度。不断深化核技术在农产品辐照加工、病虫害防治、诱变育种等方面推广应用。
11.加强医学应用推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放射性诊疗药物研发,加强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创新药研发投入,力争在高靶向、高安全、高疗效的放射性新药研制方面实现国际并跑。开展新一代高端核医学影像装备,以及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BNCT治疗、FLASH治疗等高端治疗装备研发。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核医学创新发展中心、构建核医学研发和临床转化集群、建设特色核医疗机构。积极扩大辐照技术在医疗物资灭菌、中药材加工等领域的应用规模。
12.加强环保应用推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深化核技术处理复杂环境污染物的机理研究和技术创新,重点解决难降解工业废水、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感染性医疗污水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及废气净化、污泥等固废处理等方面的难题。加大环保领域核技术专用设备研制和辐照耦合新技术开发,持续提高设备性能,降低处理成本。
13.加强公共安全应用推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民航等建设需求,以及集装箱扫描、行李检测等多场景需要,推进安检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满足各类场景需求的型谱化安检设备矩阵。推动安检系统在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及大型公众活动中的应用,为海关、民航等提供集智慧通关、风险防控、大数据分析、集中审像于一体的安检产品及解决方案。
(五)聚焦新质新域,实施新兴应用场景培育行动。
14.推进核技术赋能应用。构建核技术应用跨界交流平台,发展“核技术+”生态。推动核技术深度赋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绿色环保等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核技术在采矿业快速分析和智能分选,考古勘查、分析、修复,外太空等极端环境下供电供热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15.推广细分行业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核领域大型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围绕辐照灭菌、材料改性、无损检测等共性需求,挖掘细分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鼓励核技术研发单位与需求企业联合开发一批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形成示范应用。
(六)强化体系优势,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行动。
16.“点”上发力,打造示范企业。支持核技术应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全球布局发展,积极开展海外战略并购与自主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创新活力、行业引领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核技术应用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17.“线”上延伸,推动产业链协同。支持核技术应用领域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组建产业发展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产业合作等服务,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深度融合,补短链、强长链,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18.“面”上推动,建立重点产业集群。支持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环渤海等核技术应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完善配套政策,建设高水平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综合性核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中心,引导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形成创新引领与产业发展有机联动的良好格局。
(七)加快标准制修订,实施标准体系建设行动。
19.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围绕核技术应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填补现有标准体系空白,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分级分类推动同位素及制品、射线装置及相关仪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的标准制修订,为行业准入、产品认证、安全许可、质量评估、运行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撑。推动跨行业标准通用、国内外标准互认。
20.重点推动核医疗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检验、贮存、运输、使用等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开展质子/重离子治疗、BNCT治疗等高端核医疗装备关键零部件、系统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核医学科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设备配置、人员管理等配套标准。开展核医学科辐射安全与防护等方面标准研究。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用好现有研发渠道,支持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适时推动设立国家核技术应用重点支持计划。积极推动相关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牵头设立产业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核技术应用产业聚集。支持金融机构在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原则下为符合条件的核技术应用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探索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二)完善行业监管体系。科学界定放射性药品与医疗器械边界,优化放射性药品与核医疗装备注册审批程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临床应用。制修订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管理相关法规与政策,构建辐射安全、环境保护、放射性物品运输、放射性废物管理等要素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组织开展行业管理创新试点,构建部省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工作格局。
(三)增强产业基础服务。持续推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示范应用,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业基础数据支撑,推进行业数据安全共享,完善行业数据使用规范。开展国内产品数据对比与性能评价等,助力自主品牌推广与壮大。
(四)健全人才引育机制。围绕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辐射材料及应用等重点领域及核物理、辐射生物学、辐射剂量学、放射化学等紧缺学科,支持有关高校结合实际,探索设立相关本科专业,建设一批覆盖全产业链、年接待人时不少于16万的实习实践基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精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建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开放式联合培养模式。在国家级高水平人才计划中,加强对核技术人才的培育支持力度。
(五)加大产业推广力度。以涉核科研平台为基础建设一批核科学知识科普基地,支持相关企业举办开放日、讲座宣传、实地参观等活动,加大科普宣传。支持企业依托放射性诊疗、辐照加工、安检安保等领域成熟产品,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因地制宜制定“中国方案”,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平台,以及维也纳多边大使中国行等活动,持续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走出去。
四、组织实施
国家原子能机构牵头负责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统筹推进本行动方案实施,协调解决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重大问题,调度重点任务进展,推动政策有效协同。定期与核技术应用产业市场主体进行沟通,及时回应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鼓励地方加强资源配套,推动重点产业落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原子能机构涉核中心作用,打造核技术应用推广平台,组织行业协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形成合力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定期举办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和展示推广平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9日,浙江印发《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准入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准入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要求建设项目选址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相应行业的发展规划等。《准入指导意见》对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有机废气治理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专业委员会王喜芹、李京芬、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批复海口市文昌市共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主要负责处理海口市、文昌市及三沙市的生活垃圾,海口市江东新区、文昌市及三沙市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粪便,并掺烧青山岭生活垃圾场的存量垃圾(最大掺烧量约260t/d,占比约21.7%)。项目主
北极星储能网讯:10月18日,河南南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南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文件提出: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示范应用,促进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积极落实储能配套政策,完善储能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储能设施参与
10月15日,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内容指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实现农村生活
各有关单位: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更为严格的各地方标准的陆续出台,老旧污水处理厂的提价、提标改造和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废水处理也是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未来随着各地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以及政策的引导,工业
8月份大气治理领域有多项重磅政策出台,最受关注的当是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4年,限制类和淘汰类)征求意见。本目录共有限制类7项,淘汰类13项,主要涉及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细分领域。其中限制类技术包括:低效湿式除尘技术,低效干式除尘技术,玻璃钢湿式电除尘(雾)器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2023年有机废气治理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详情如下: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3年有机废气治理行业评述及2024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加快淘汰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的通知》,要求指导企业逐步淘汰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治理设施。为加快淘汰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减少减轻相关火灾事故。淘汰范围为采用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及上述组合技术的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污水处理过程中仅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废气净化装置中标候选人公示,西安靖安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预中标,报价598万元。
国内有机废水治理资源化处理技术迎来重要突破,安顺水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淼环保”)近日宣布完成千万级战略融资,由华盛人和资本独家投资,龙铃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资金将重点投入新一代有机废水处理耦合生物制造设备的量产线建设及全国园区服务网络布局,推动工业废水
在“双碳”战略重塑全球工业格局的背景下,蒸发结晶圈龙头“抱团”齐聚,全方位呈现蒸发与结晶技术设备产业链前沿成果,汇聚世界500强、央企、大型上市公司,还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蒸发结晶圈智能化、节能
4月29日,河北行唐县玉城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行唐县玉城污水处理厂设计生产规模:污水处理5万m3/d。本项目招标范围为行唐县玉城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服务(包括交纳特许经营权转让费,以及运营、维护、期满移交等工作),并获得污水处理服务费收入。服务范围为:行唐县城区的生活污水及县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4月27日,太湖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设计》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详情如下:据悉,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部,规划总面积761.30公顷。本项目位于安徽太湖经济开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申报范围包含大气、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处置等技术装备。技术类别分为研发、应用、推广类。详情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
4月21日,南京国家农高区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建设工程设计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拟定中标人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投标价格为1830000元。详情如下:标段编号:LSSZ2500471-01SJGH根据工程招标投标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该项目招标文件的规定,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集
日前,山西生态环境厅对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环评拟作出审批意见公示。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位于忻州市河曲县西口镇,本次三期工程利用电厂二期工程北侧预留建设场地,建设2×660MW超超临界空冷凝气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2×2100t/h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4月14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详情如下:项目名称: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建设地点:忻州市河曲县建设单位:国能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环评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拟批准日期:2025-04-1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热泵是一种高效能量转换装置,通过消耗少量电力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可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热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增长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
展会日期:2025年6月4-6日(星期三至星期五)展馆名称:上海丨国家会展中心(虹桥)地址:上海市青浦区盈港东路168号主办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膜工业协会、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InformaMarkets协办
2025年4月1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召开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尔新能源重磅发布了全新的星擎261工商业储能系统。本次发布环节邀请了环保领域行业专家、资方合作伙伴、EPC合作方及高耗能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海尔新能源展区)此次大会以“
4月9日,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甸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加快电网工程项
3月14日下午,中国水务投资集团与河南国控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照松,中国水务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志勇,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知和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海松,河南国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杰,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郭辉以
为落实《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巩固提升环保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实施《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节〔2025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1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发布了《重庆市巴南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将在社区层面积极推动氢能的应用,具体涉及燃料电池车辆、综合发电系统、备用电源以及热电联供系统等领域,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同时,通知还强调了绿氢的推广使用,特别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连续第13年参加全国两会。履职13年来,张天任注重联系群众,广泛收集民智民意,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已累计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建议300余篇,
日前,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南昌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方大特钢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在用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文如下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前提下,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
日前,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1%,不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氮氧化物、VOCs减排量达到国家要求。《方案》还提出,高质量推进钢铁、水
2月5日,锦州市政府印发《锦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6%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全文如下: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锦州市空气质量持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