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目标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贵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我厅研究起草了《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有关意见建议请书面反馈我厅,征求意见截至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
联系人: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周梦璇
电 话:(0851)85570802
邮 箱:gzhpc123@163.com
地 址:贵阳市遵义路59号,邮编:550002
2024年11月5日
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中办发〔2024〕22号),筑牢“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服务全省“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制度,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州。
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贵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全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一)制定和发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贵州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经生态环境部备案后,报省政府发布实施。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分别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经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后,由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发布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行5年定期调整和动态更新,按要求备案和发布实施。5年定期调整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评估进行。5年内因重大战略,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法定保护区域发生变化以及法律法规有新规定,则应进行动态更新。
(二)科学确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在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将国土空间全域划分为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以保护为主;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城镇开发、工矿业发展等区域,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则为一般管控单元,实施一般管控。
(三)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系统集成现有生态环境管理规定,精准编制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构建1个省级总体管控、7大分区重点区域管控、9+1个州(市、贵安新区)管控、N个管控单元管控的“1+7+10+N”准入清单管控体系。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侧重协调性,市(州)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侧重落实性,要进一步细化乡镇和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管控单元管控要求。因地制宜,按照“一单元一策略”原则,推进保护和开发工作,推动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问题和风险突出的工业园区、矿产开发等区域,要制定更为精准的管控要求。法律法规或政策有新规定的,管控要求要及时动态完善。
三、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促进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引领作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优化布局。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中应用,引导重点行业按环境容量、保障条件等科学布局和有序转移,助推“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全省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五)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降碳减污要求,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管控,聚焦绿色化,推进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推动开发区提质增效、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集中治污。优化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管理,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拓宽“两山”转化的路径和模式,不断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在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
(六)服务和支撑综合决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环评审批等方面的应用,为地方政府、建设单位提供决策支撑和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平台功能,重点完善成果备案、跟踪评估、查询统计、线索筛查、接口服务等基本功能,逐步实现与省直相关部门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在线政务服务和智慧决策水平。通过平台查询、环境影响预评估、现场分析,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项目建设的引导服务效能。鼓励各地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
四、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精准差异化管控要求,筑牢乌蒙山、苗岭、武陵山、大娄山四大生态安全屏障,联通乌江、赤水河一綦江、沅江、牛栏江一横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八大水系生态廊道,构建贵州“四屏环绕、八水连通”生态安全格局。严格保护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动植物栖息地,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加强监测预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聚焦我省四大生态安全屏障、八大水系确定的生态功能服务分区,分单元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
(八)深化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强化八大水系水源涵养区、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水生态空间系统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清水江流域磷产业、都流江流域锑产业、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松桃河流域锰产业等管控。对容易引起跨省水污染风险区域,划定水环境敏感区域,加强项目建设和污染排放管控。推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沿江(河)重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防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我省转移。
(九)强化大气环境分区管控。综合考虑大气区域传输规律和空间布局敏感性等,强化分区分类差异化协同管控。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需要,划定大气环境敏感区域,强化中心城市上风向、区域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和通风廊道项目建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加强声环境管理,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工业集中区等与噪声敏感目标集中区用地布局协调。
(十)深化土壤环境分区管控。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协同推进建设用地用途变更、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等监管。研究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分区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融合,统筹地上地下,制定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和污染风险管控要求。
(十一)强化政策协同和改革试点。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将管控要求纳入生态环境有关标准、政策制定修订和规划编制,促进管控要求在各环境要素、生态和固体废物等管理中的应用。选择代表性地区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衔接试点,建立跨部门应用等联动机制。以产业园区、化工园区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降碳减污、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
五、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
(十二)加强监督管理。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优先保护单元、环境污染风险问题突出的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生态环境一般管控单元,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依托相关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非现场技术方法进行动态管控,依法查处并督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风险隐患限期整改。
(十三)完善考核评价。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成效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的重要参考。
六、强化组织保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省有关部门,市、县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常态化推进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十五)加强部门协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调整、实施应用、宣传培训、信息共享、监督管理等工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水行政、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与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控、自然保护地管理协调联动。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行业发展和开发利用政策、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利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的政策,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监督执法协调联动。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组建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财政部门要按照原则落实资金保障。
(十六)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地方法治保障,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鼓励有立法权的市(州)研究制定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十七)强化宣传培训。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宣传解读,大力总结推广正面典型,通报反面案例,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生效,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黔府发〔2020〕12号)同时废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持续保障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将实施意见予以公开发布。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日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以西部防风固沙林带、东南部大黑山山脉生态保护带和北部松花江河廊保育带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美丽福建全面建成提供有力支撑。中共福
日前,宁夏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27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总体准入要求硬约束全面落实。全文如下:自治区
广州市人民政府11月20日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4年修订)》,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详情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4年修订)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
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11月12日印发《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更新后,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总数6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4个、重点管控单元31个、一般管控单元7个。详情如下: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9日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2023年)》,本次调整综合考虑了环境管理要求与区域发展需求,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以及水环境管控分区、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分区调整结果,科学调整优先保护、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15日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分类全域覆盖,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11月6日起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实施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关于公开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
3月1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五五”国家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设置方案》和《“十五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
3月5日9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上,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推选条件和参考标准。案例征集范围包括园区、企业、社区等三个类别。详情如下:关于开展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深入贯彻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持续保障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日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以西部防风固沙林带、东南部大黑山山脉生态保护带和北部松花江河廊保育带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
《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11月1日包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经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9月28日包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为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浙江省财政厅会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结合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实际,修订《关
4月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在济南拜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推进能源转型等进行了会谈交流。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海波,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曲波参加会谈。林武对吕军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
3月31日,国家电投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总部与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开展深入交流。李政对国家电投集团为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介绍了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李政表示,当前浦东正按照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一
近日,河南洛阳印发《洛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符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发展格局和高效、清洁、低碳的产业布局,实现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工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全市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0%以下,主城区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这是继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后的又一重磅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文件,将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炼化行业是氢能生产和消纳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清洁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为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贯彻国家能源局和省安委会工作要求,总结2024年全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部署2025年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任务,3月7日,湖南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2025年全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湖南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南能源监管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2024年的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谈及企业及企业家在绿色转型方面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浙商,面对全球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浪潮,要坚守“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持续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新形势下新能源消纳工作,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综合分析新能源利用率目标与新能源度电成本等,认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系统调节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坚持“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健全绿色金融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成焦点,特别是在储能、电动汽车、电池等行业受到的关注度更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投白山分公司设备部主任李文辉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氢基能源是解决储能及化石、化学基础替代的有效方案之一。李文辉表示,吉林省拥有绿色氢基能源平台,是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