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将实施意见予以公开发布。
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突出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管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
一、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一)完善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省市两级完善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省级管控方案侧重协调性,明确全省各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空间分布格局、面积比例,以及省级和省内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设区市级管控方案侧重落地性,明确本市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边界、市级及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省、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发布实施。
(二)优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在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确定为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把城镇开发边界、各类开发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确定为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将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划入一般管控单元。
(三)修订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聚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集成现有生态环境管理规定,精准修订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一单元一策略”差异化精准管控。优先保护单元突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明确允许的开发建设活动及相关要求;重点管控单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承载区,应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一般管控单元要以维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为前提,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四)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建设。搭建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全要素管理底图,建设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统一省、市管控应用基础数据,统筹管理省、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据,实现与国家平台数据共享。以数据管理、实施应用、统计分析、接口服务等为基础功能,开发智能研判、调整更新、成果备案、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等在线办理场景,并纳入数字政府建设。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推动与现有环境管理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实现跨部门相关业务平台的信息共享。依托“赣服通”,依法依规公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信息,实现信息掌上查询。
(五)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调整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原则上应保持稳定,每5年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情况等定期调整。5年内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或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范围依法依规调整的,管控方案相应同步更新;其他确需更新的,按照“谁发布、谁更新”的原则,在充分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科学论证后动态更新。调整、更新后的管控方案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严禁不符合规定随意变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及在调整、更新过程中弄虚作假、降低标准、变通突破等行为。
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全省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鄱阳湖流域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促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控要求,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合理布局,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支撑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环境容量大、保障条件好的区域集聚,助力构建“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
(七)支撑产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强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指引,加大环评服务保障力度,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高水平服务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在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前提下,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项目等建设。
(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依法依规设置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优先支持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低的项目。强化能效标准引领,推广绿色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强化重点管控单元管理,推动开发区合理布局、转型升级,完善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清洁生产改造,引导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落后产能有序腾退。
(九)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鼓励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深化省部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推动全省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持续完善生态价值制度化评价,加快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增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能力。
(十)服务支撑综合决策。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区域开发建设、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应用,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撑。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企业投资的引导,指导企业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快速了解拟投资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掌握生态环境制约因素,优化项目选址选线。
三、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十一)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强化优先保护单元管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一江双心、五河三屏”的生态保护格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加大“五河”及东江源、鄱阳湖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完善气候变化监测网络,提升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十二)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要素管理协同,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五河”及长江干流江西段、重点湖库保护治理,强化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加强重要水生态空间管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建设美丽河湖。深化大气污染分区域差异化治理,以南昌、九江、萍乡等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为重点,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指导地方完善声环境功能区划。制定或修改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合理安排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等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之间的布局。以地下水保护区和管控区为重点,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
(十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黄山—怀玉山、武夷山、南岭、鄱阳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构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体系。稳步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建设,积极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和庐山国家植物园,强化种质资源与农林牧渔可持续利用。
(十四)严格防范环境风险。聚焦涉化工园区、冶炼、尾矿库等管控单元,强化环境风险源排查整治,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大集中连片耕地保护力度,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污染场地管控和修复。严格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项目准入,落实重点区域内的新建、改扩建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强化铊、高氯酸盐等污染物风险防控,积极开展新污染物治理。
四、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机制
(十五)强化政策协同。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衔接,统一工作底图,完善基础数据、成果、应用等衔接机制,选择典型地区开展动态衔接试点,形成政策合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协同,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生态环境有关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修订中。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源头预防的基础性作用,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分阶段有序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
(十六)加强部门联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相关措施,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会商、定期数据共享,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本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制定行业发展和开发利用政策、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并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监督执法协调联动。发展改革部门要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实施充分衔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共享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各级财政部门要综合考虑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落实资金保障。
(十七)深化区域协同。强化流域整体性、区域协调性管控,建立完善水陆联动、区域一体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强化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衔接,推进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区域协调管控,实现重要生态空间、重点开发区域管控梯次延续。强化跨省河流保护和长江中游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十八)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加快推进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适应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新要求。鼓励设区市研究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地方性法规。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地方标准规范研究和实践应用。
(十九)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实施和调整、更新等情况的监管。对于不符合规定随意调整、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不予备案通过及数据入库。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对违反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定进行生产建设活动的行为,严格依法查处;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优先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依法依规推动限期整改。将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违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或美丽江西建设成效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按照有关规定,将工作成效作为申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的重要参考。
加强党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常态化推进共享共用、调整更新、监督落实等事项,及时报告重要工作进展。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领域相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专业化队伍。加强宣传培训,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广先进经验,曝光反面案例,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持续保障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1日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筑牢以西部防风固沙林带、东南部大黑山山脉生态保护带和北部松花江河廊保育带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美丽福建全面建成提供有力支撑。中共福
日前,宁夏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27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总体准入要求硬约束全面落实。全文如下:自治区
广州市人民政府11月20日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4年修订)》,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详情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4年修订)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
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11月12日印发《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更新后,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总数6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4个、重点管控单元31个、一般管控单元7个。详情如下: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9日发布《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2023年)》,本次调整综合考虑了环境管理要求与区域发展需求,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以及水环境管控分区、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分区调整结果,科学调整优先保护、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15日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分类全域覆盖,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11月6日起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实施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关于公开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目标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美丽福建全面建成提供有力支撑。中共福
《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11月1日包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经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9月28日包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近日,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美丽江城建设规划(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安全现代、生态宜居为总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全力描绘“大东山水、秀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1月29日印发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2024年修订),《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共四部分十八条内容: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政策,鼓励各主体开展各类生态示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示范创建项目,开展“无废细胞
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0日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力争用8年的时间,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合理,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共融,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市得到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年,巴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崇明区人民政府10月10日印发《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立足多重战略的叠加优势和东海瀛洲、长江门户的区位优势,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固根基”的总体思路,聚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长三角绿色发展新标杆”“上海生态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已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
深化改革创新奋力笃行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
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如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刚才,黄润秋部长代表生
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如下:深化改革创新奋力笃行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二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1月14日,张家界市对外公开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列出了35个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实施主体、验收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定了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30个,2026年底前完成整改2个,2027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方案》提出6项整改措
1月13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示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共39个。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的公示根据《环境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环境技术进步奖评审分为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两个阶段。目前,我会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背对背独立评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设置方案》,在全国共布设16400个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补齐地面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
贵州省财政厅1月2日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下达资金7500万元,用于支持贵州省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和低碳典型案例评选等49个项目。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黔财资环〔2024〕125号各市(州)财政局,贵安新区财政金融工作局: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