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农业农村”相关结果3074

      来源:水进展微信2015-04-17

      针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包括依法取缔十小企业,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船舶污染防治水平

      来源:新华网2015-04-15

      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也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

      来源:固废观察微信2015-02-09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表示,一方面,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严重。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通过大气沉降、水体循环、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途径污染耕地。

      来源:滨海时报2015-01-27

      据多年数据分析,滨海新区装有计量设施并收取水资源费的地下水,年使用量约5000万立方米;未进行计量,或有部分计量且不收资源费的的农业农村用水量约7000万立方米,总开采量和使用量远远超出可开采量。...农业生产普遍在使用地下水,尤其是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是用水大户,一些农业观光休闲项目也在使用地下水。

      来源:中国农资2015-01-22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表示,我国耕地污染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耕地污染问题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严重。

      来源:21世纪数字报2015-01-19

      依法取缔十小企业,专项整治造纸、印染、化工等十大重点行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对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源,都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措施。其次,推动经济机构转型升级。...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超采地下水,控制用水总量;抓好工业、城镇和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加强水量调度,保重重要河流生态流量。第四,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来源:农民日报2014-12-22

      近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各级农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为粮食产量连续高位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检察日报2014-11-25

      进一步分析,水安全问题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供水、粮食等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兼具非传统安全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等多种安全元素...工农业生产存在大量水资源浪费情况,部分调水工程加剧局部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与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全国水质污染状况总体堪忧。

      来源:金华日报2014-09-25

      此外,《方案》还对扬尘控制、绿色出行、餐饮油烟整治、烟花禁燃、垃圾禁焚、干洗业废气整治、农业农村废气整治7大专项行动,全面规划了作战计划。

      来源:OFweek 节能环保网2014-06-26

      支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工作,尽快开展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草)。

      来源:昆明日报2014-06-23

      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围绕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突出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工程三大任务,大干三年,在201320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姚伊乐2014-05-12

      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土壤污染可分为农业农村内生性土壤污染和工...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金书秦博士表示,从污染物的特性入手,可将其分为持久性污染和非持久性污染。

      来源:新华网2014-03-06

      700多亿元水利投入用好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从喝上水、到喝上与城里一样达标的自来水,是千万农村群众心底最真实的期盼。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入攻坚的最后两年,1.1亿农村居民和153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02-14

      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流通、农业农村等领域节能减排。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实施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