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绿色投资”相关结果316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3-05

      而针对当前绿色环保项目融资难的困境,马骏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激励绿色投资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大量民间资金进入绿色行业,绿色金融可以包含绿色贷款、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绿色etf和共同基金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02-25

      为了绿水青山,中国正在摸索治污新路内蒙古等多地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陕西开展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亦建言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激励绿色投资等。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2-17

      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政策及实践研究项目将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和环保产业基金等创新实践工作,总结和提炼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中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办法、评估考核体系、技术与操作指南等,有效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12-25

      二是引导绿色投资和绿色生产。目前,我国许多环境污染和风险问题,都是在投资和生产这些源头环节形成的。...环境保护部制定双高产品名录,旨在引导社会和企业将环保要求融入投资和生产环节的市场决策,限制对双高产品的投资和生产,加快绿色转型,推进绿色投资和绿色生产。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4-12-04

      保险公司表示,他们会将绿色投资增加一倍,达到840亿美元。英国央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4-11-24

      保险公司表示,他们会将绿色投资增加一倍,达到840亿美元。英国央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9-24

      作为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的成员,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参与了绿色成本核算以及建立中国绿色投资者网络的研究工作,并计划在未来的沙龙活动中,持续与沙龙参与者分享相关工作的进展,以期推动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的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2014-09-12

      谈及绿色金融发展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应在金融上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但对于银行与金融机构来说,绿色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因此不敢投入绿色金融的市场,这就是目前中国绿色金融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

      来源:碳交易网2014-08-08

      从长远来看,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需要设计激励绿色投资的政策体系,以增加绿色项目对银行和投资者的吸引力。首先,健全财政贴息机制,鼓励绿色贷款。...然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当前我国的重工业占比仍然很高,污染性项目存在严重的投资过度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信号不鼓励绿色投资,反而鼓励投资污染性项目。

      来源:经济参考网2014-07-24

      未来,市场对于绿色投资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政府应考虑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专业绿色银行,或在某个发展银行下设立专业的绿色银行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7-18

      未来,仟亿达节能不会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业绩而夸夸其谈,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从小我走向大我,促成工业绿色投资合作,以达到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未来,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有限的自然环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4-07-14

      很明显我们的污染性项目面临严重的供给过度,绿色项目则面临严重的供给短缺,原因是缺乏鼓励绿色投资的激励机制。目前的市场信号不鼓励绿色投资,而过度鼓励投资于污染型的项目,理论上来说,是外部性没有被内生化。

      来源:证券日报2014-07-11

      未来几年内,全国对绿色投资需求估计达到每年2万亿元的规模。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发展绿色经济需要资本市场、银行业以及保险业的全方位支持。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4-06-24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亚经济共同体、欧盟贸易委员会、国际欧亚科学院、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单位:联合国人居署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西安市人民政府 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 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支持单位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4-05-06

      欧盟通过制定减排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只要超过其核准排放额度,就必须进入欧洲及全球性的碳排放市场购买排放指标。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2014-03-26

      欧盟通过制定减排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只要超过其核准排放额度,就必须进入欧洲及全球性的碳排放市场购买排放指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