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化”相关结果4391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5-05-25

      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副总裁周丞说:中国正在走出这一步,以承担其遏制气候变化的责任。这种做法令企业可以在制定商业计划的同时兼顾碳排放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5-05-25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增大,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来源:水工业市场2015-05-22

      四、结语当前面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资源循环、绿色、健康是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污水污泥中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污泥是污水处理全过程资源回收利用的关键。

      来源:IWA微信2015-05-22

      这也反映出推动市场发展背后的一些基本因素,如气候变化、干旱和传统水源的日益紧缺。胜科集团人们经常将新加坡视为水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的成功典型,该国的胜科集团便是很好的例证。

      来源:中国信息报2015-05-18

      2014年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进一步承诺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2014年的优异成绩,十二五目标预计如期完成,将为兑现向全世界的承诺奠定坚实基础。...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生产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首先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在减速。

      来源:新华网2015-05-18

      九、双方相信其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是互利的,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2015年5月15日于北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以下称双方)认识到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和21世纪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

      来源:北青质量2015-05-15

      威立雅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始终都保持着不竭的创新动力,在应对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日益减少的资源、气候变化等现代社会环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上,威立雅有诸多实际的案例可以分享。

      来源:北京晚报2015-05-15

      虽然去年长江水已顺利进京,本市人均水资源量从原来的100立方米左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但因为历史欠账多,加上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并不能根本改变北京缺水的局面,节约用水要持续开展

      来源:全景网2015-05-14

      公司称,由于最近煤烟、黑碳这些学术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sunset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战略性地位,这两个问题都对人类健康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2015-05-13

      四、结语当前面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资源循环、绿色、健康是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污水污泥中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污泥是污水处理全过程资源回收利用的关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5-05-13

      该系统包含5项主要指标:pm10、pm2.5、so2、no2和o3,这些数据将由印度环保、森林和气候变化部(moef-cc)、cpcb、印度技术学院(iit-kanpur)、印度公民健康基金会(phfi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05-11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对于我国而言,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为重要。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都是耗水大户,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核电冷却同样需要大量的水。...而生态流量的需求,又会不断发生变化。马乐宽认为,在保障总体水量的前提下,水量的变化也十分必要。

      来源:IWA微信2015-05-11

      水回用是经过验证,针对缺水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亦是减轻气候变化对淡水资源可用性影响的必要途径。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2015-05-09

      会议现场据悉,在2013年4月,中美两国政府就联合发布了促进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其中一个双边协议就是在两国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来源:中国网2015-05-07

      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和气候变化工作紧密相连,今年气候变化要召开巴黎会议,中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文件准备,要做出我们国家的自主贡献。

      来源:中国矿业报2015-05-07

      全球环境基金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资助机构,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土壤退化、臭氧层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项目提供赠款支持。

      来源:新华社2015-05-06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5-05-0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李俊峰在论坛上表示,中丹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制定上有不少共同点,但今后我们需要更强的执行力度。...为此,丹麦政府制定了积极的能源转型战略,出台并执行各种能源政策,使丹麦从一个能源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的依赖者,不仅实现了能源独立,还一跃成为欧盟乃至全球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引领者。

      来源:北京商报2015-05-0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苏明山说。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2015-05-04

      全球环境基金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资助机构,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土壤退化、臭氧层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项目提供赠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