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吸收”相关结果65

      来源:税务研究2021-08-10

      针对上述行为征收限制性税收可以将碳排放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社会成本内化为行为者自身的成本,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发生改变,从而减少整个社会中的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来源:期货日报2021-08-03

      碳中和可以用等式“碳排放量=碳吸收量”来概括,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也主要分为减少碳排放量和提高碳吸收量两大类,大致分为4种路径: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比如使用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具体的措施包括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挑选吸收能力

      来源:宏春观察2021-08-02

      碳中和,是指在一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如减排、植树造林等碳汇(“碳汇”一词在《京都议定书》中被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使之达到平衡。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碳中和对标与启示(英国篇)

      来源:中研顾问2021-07-27

      一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二是种植树木,保护和修复土壤,增强农田的碳吸收能力与储量;三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的使用,以及通过自行种植芒属植物等生物能源作物,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来源: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2021-07-26

      碳吸收”政策以提高生态碳汇能力为主要政策落脚点。发改委发布我国2021-2035 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多地建立明确生态修复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交易等配套设施。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14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指在尽最大可能采取减排措施后,对于少量难以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与二氧化碳吸收实现等量平衡;净零排放指一个组织一年内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与人为吸收之间达到平衡

      来源:津云新媒体2021-07-11

      重点关注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相关新兴产业碳中和是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减法即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加法则是增加碳吸收

      来源:中新经纬2021-07-08

      目前,中国“碳中和”技术的路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加法和减法,减法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给侧减排和需求侧减排),加法则是指增加二氧化碳的碳吸收。中国在“碳中和”的行动路线,我们分为三个阶段。

      德勤: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详解版)

      来源:德勤2021-06-29

      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又一次站在能源革命的转折点;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构成了第三次能源革命,生态环境与国际关系亦迎来转型发展“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旨在实现碳吸收端与排放端的抵消

      中国碳排放权产品和碳金融市场的展望

      来源:金杜研究院2021-06-17

      而在碳信用机制中,政府允许基于减排或者吸收温室气体的项目而生成的核证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额,有助于提高碳吸收总量,例如:《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环保公用行业:碳中和浪潮时势渐成 把握发展机遇期

      来源:中泰证券2021-06-15

      以及推动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等,从环保公用视角出发,我们认为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发展碳吸收产业是国内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是我国碳控排的主要路径。...1.2.环保公用视角下的碳控排路径:能源结构转型与碳吸收一般而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占比提 升)、能源低碳化转型、绿色产业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处理手段(ccus、 dac)

      来源:搜狐教育2021-06-10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平衡的状态。截至2020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承诺,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和世界经济70%以上。

      来源:质量与认证2021-05-21

      碳中和是指一个组织在一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使之达到平衡。

      来源:光明网2021-05-08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症结在于人为碳排放与自然界碳吸收间的失衡,而“治本”的方法就是要系统有效地削减经济社会活动的净排放。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4-20

      应在摸清碳排放碳吸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战略定位,科学判断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和区域协同,从整体上明确各地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来源:华夏能源网2021-04-16

      左边是排放,右边是吸收,碳中和是两边要相等,这才是中和。有一种理解,我们要用碳汇、碳吸收让它等于碳排放,这个理解有点简单。...当然我们也要尽量地将吸收,将碳汇做得大一点。

      “碳达峰、碳中和”二十大趋势研判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2021-04-09

      碳吸收看,森林相关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3)消费结构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普及。...(2)产业结构方面,将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从碳排放看,能源的制造业属性凸显,新能源产业链比重上升;清洁设备及环保产业需求长期向好,产业比重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替代传统汽车行业。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4-01

      碳中和是产1吨碳吸收1吨碳,不是零排放。这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能轻易做到的事。”

      解码“碳中和”—“三大方向”+“七大领域”把握碳中和机遇

      来源:策略研究2021-03-29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人为移除活动,最终实现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则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从污染治理角度看,能源结构调整虽然是减排的治本之策,但同样需要碳吸收的减排协同效应,这将有效推动固碳技术发展,以及碳交易机制建设。

      降低成本19%!美国科学家展示一种低成本碳捕集技术

      来源:byteclicks2021-03-22

      最后,将汽提的溶剂重新引入二氧化碳吸收器,在此过程再次开始。eempa具有一些有前途的特性,它可以捕获二氧化碳,而不需要高含水量,所以它是水溶性的,而且它的粘度比其他水溶性溶剂低得多。...从左到右,eempa(红色)首先与烟道气(黑色)相互作用,并在其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后,作为饱和溶剂(蓝色),在高压和低压罐中将eempa的二氧化碳汽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