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强度”相关结果947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09

      五、建设项目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应调查建设项目现状碳排放情况、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将现有项目的碳排放强度与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项目碳排放水平。

      循环经济产业深度研究报告:碳中和与双循环的双重裨益

      来源:光大证券2021-06-08

      1、循环经济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1.1、循环经济:碳中和与双循环的双重裨益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有助于提升内循环效率,同时提升外循 环中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减少稀缺原材料的对外依赖;(2)从“碳达峰、碳中和”视角来看,大力推广循环经济,通过减少高能耗的 原料加工环节,最终来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来源:新华社2021-06-08

      近年来,青海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青海碳排放强度降幅名列前茅,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本次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将以造林方式全部抵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处长张敏介绍,经初步核算,本次国家主场活动碳排放量约65.16吨二氧化碳当量。

      王凯: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来源:城PLUS2021-06-08

      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欧盟,排名全球第二。如延续原有发展模式,将在短期内超过美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为6.88吨/万美元,高出全球平均43%。...2019年全球gdp前20名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城plus重绘挑战2能源利用方式不满足低碳发展要求,能源结构亟需优化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发电是碳中和的核心。

      清新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身体力行助力碳中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08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烟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是同根同源同过程,治理是同频同效同路径,管理是同时同步同目标,碳减排与污染物高强度治理同时展开,是依据我国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战略决策。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06-07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而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

      来源:北京商报2021-06-07

      早在今年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就表示,北京今年将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支持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继续开展造林绿化。...碳排放问题也和空气质量息息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碳中和目标和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钢铁产业碳中和途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2021-06-06

      2020年,钢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6%左右。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加强碳捕捉利用是钢铁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张益:城市综合管理与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固废观察2021-06-04

      关键: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中国碳排放量尚处于上升期,峰值可能在120亿吨左右,而美国和欧盟已分别于2007 年和1979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且承诺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

      “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系列专题二:财政视角下的碳中和

      来源:钟正生经济分析2021-06-04

      我国部分地区对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高,例如山西煤炭行业贡献的税收超过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0%,且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往往政府债务率也较高,在金融支持退坡可能相对较快的情况下,需要财政更多予以支持。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2021-06-03

      2019年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石化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其产品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生产过程会伴有二氧化碳排放;石化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关系到农业丰产丰收

      来源:工信头条2021-06-03

      之后,随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低的高端制造业占比越来越大,碳排放强度高的重化工业占比越来越小,碳排放与工业化进程开始“脱钩”,碳排放量开始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直到达到一个临界值实现碳中和。

      丁爽 | 碳中和之关键:及时达峰 抑制峰值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06-03

      向低碳经济转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主要受以下四个基本因素驱动:人口、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2021-06-02

      会议建议我国“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分别下降20%和15%以上,加强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约束,助力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于“十四五”时期达峰。

      来源:济邦咨询2021-06-02

      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5、云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行动。

      来源:中国环博会2021-06-01

      据公开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要保持6%,但碳排放强度年均要下降4%以上,这说明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四川地区降碳、减污的任务艰巨,这必将激发节能减排、治污增绿的市场动能,对于环保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机遇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6-01

      结合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的目标: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架构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和开发格局较为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明显降低

      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6-01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架构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和开发格局较为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升,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处于领先水平

      碳中和带来巨额绿色能源投资 国内绿色能源总投资2060年将会累计达到60万亿元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2021-06-01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0年,深圳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作为“双碳”工作的前奏,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成为推进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5-31

      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城建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以下各项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均为责任单位,不再列出〕2.完成2021年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