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碳固碳”相关结果58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上)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7-01

      但是,完全降至零排放并不能达成,多余的部分将通过林业和生物固碳等方式进行抵消,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实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相对稳定。...carbon-neutral)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

      碳达峰目标下银行信贷结构变化分析

      来源:绿色金融2021-07-01

      而“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这些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投资需求,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减碳、转型路径,并持续严格地开展环境披露信息才能拓展金融行业对其项目的支持力度,它未必是绿色的,但符合转型要求,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2021-06-23

      节能减排是降碳、减碳的有效手段,节能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上进步,要更加重视能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国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一是钢铁与化工、建材、农业、社会多产业低碳固碳,二是低碳冶金及相关技术创新,三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四是研发应用推广低碳高性能钢材。”黄导表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二是减碳与去碳协同。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2021-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多个油田积极利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固碳。...生产、消费、能源、技术层面协同发力,通过结构调整降碳、过程控制减碳、管理优化控碳、技术创新脱碳。

      来源:搜狐教育2021-06-10

      要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面临处于中高速发展过程、高碳能源结构、高碳产业结构等艰难挑战,贺克斌教授表示可以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这些“五碳并举”的措施来攻克难关

      来源:四川省国资委2021-06-10

      在加快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围绕倡导零碳活动、打造“双碳”体验中心、推动生态固碳等方面,引导树立新观念、形成新风气。...在优化布局结构方面,四川省属企业要将“双碳”工作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有进有退做好节能减碳,2021年底前要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

      来源:五矿经济研究院2021-06-09

      另一方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从大气中吸收的温室气体,目前主要的方式包括农林业碳汇(如植树造林等)和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等技术减碳固碳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03

      ,无法彻底固碳,存储后仍会以一定方式释放。...液体燃料储能一举多得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看来,业内对碳中和存在几个误区:以co为原料制取化学品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很有限,不具备减碳价值;ccus成本高,co捕集难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5-31

      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1-05-12

      一方面是节能减碳的技术,比如原油直接制烯烃,炼厂就可以跳过燃料这一步直接生产有固碳作用的化工品;另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技术,最理想的是在化工方面的再利用,比如二氧化碳和氢进一步反应生产化工产品。

      来源:i自然全媒体2021-04-16

      国际经验表明,土壤碳汇是削减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深化土壤固碳机理研究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土壤碳汇机制研究和监测、评估等技术攻关,不仅是土壤碳增汇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国家制定土壤固碳调控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一方面,应加强土壤碳汇机制研究。

      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 将衍生出巨大的低碳投资需求

      来源:平安研究2021-03-08

      1.背景:“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近4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实现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在碳排放交易覆盖的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中,具备领先节能减碳技术、生产效率提高、能耗下降的企业,将能够实现碳配额的剩余,进而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丰厚收益。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0-11-18

      此外,对于关注碳市场交易的市场人士而言,既然未来减碳预期明确,而碳市场又将成为决策者减排政策工具首选,长期碳价上涨将不可避免。...任何人都知道,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制造业总量第一的中国,碳排放总量仅靠固碳(碳汇)而不大幅减少直接排放的绝对值,是无法做到碳中和的。

      来源:汕头Plus客户端2020-06-16

      据了解,自2018年8月以来,南澳县紧紧围绕“产业低碳、生态固碳、设施零碳、机制减碳”发展模式,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三个层次稳步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作。...“生态固碳”强调发挥森林系统和海洋系统的固碳功能,通过培育以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碳汇及注重发挥以大型经济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固碳作用,挖掘和增强海洋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潜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2-03

      填埋会显著增加碳排放,污泥发酵处理后进行农林业和园林绿化等土地利用,可以回收氮磷和有机质,减少高能耗的化肥投入;而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能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具有十分显著的固碳减碳效果。...增碳还是减碳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加。合规处理的很少,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以填埋为主。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4-06-06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排放量减碳固碳 石油企业在行动作为负责任的能源公司,中国石油高度重视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研究与实践,主动采取措施减碳固碳,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2013-04-10

      农业(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领域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生物或工程固碳技术。(三)节能低碳典型案例征集。1.节能低碳典型案例。...1.用能单位能耗情况及节能潜力,节能低碳改造工程计划,清洁生产中高费项目实施计划;2.推动节能减碳、清洁生产工作遇到的技术瓶颈,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等;3.工艺设备技术改造过程中,对节能低碳、清洁生产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