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温上升”相关结果618
      终于有人把碳中和说清楚了

      来源:CMKT咨询圈2021-09-03

      其实,不只是北极,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大约1.2℃,气温上升速度远远超出预期。也许你会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能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来源:国资小津2021-08-26

      它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来源:《前线》杂志2021-08-19

      为应对这种严峻形势,多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公约,提出了共同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21-08-19

      据气候学家估算,若全球气温上升1.7℃,海平面将提升30厘米。...如今,观测数据显示全球气温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并与二氧化碳浓度高度正相关。

      来源:国资研2021-08-18

      根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的预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100年,全球气温和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1.1-6.4℃和16.5-53.8厘米。

      来源:中和正道视角2021-08-18

      《巴黎协定》提出一项长期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

      来源:能源与热工2021-08-17

      1ccs技术发展背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领导人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1-08-12

      “双碳”目标下的钢铁产业展望“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30年co2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20%,2075年实现净零排放);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国外41位学者澄清“碳中和”的10个认识误区

      来源:环境生态网2021-08-11

      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2021-08-05

      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特别是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仍在持续上升,其中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是20

      来源:期货日报2021-08-03

      2010年至2019年间的平均气温、冰川消融程度和海平面上升高度均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2019年1—10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约1.1℃,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

      跨国铝业公司碳减排路径分析及对我国铝行业的启示

      来源:安泰科2021-07-29

      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则对2020年之后的减排目标进行了设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来源:格隆汇2021-07-29

      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果几个大国都不参加,那么要在本世纪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内而努力(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这事肯定是做不成的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2021-07-28

      1909年以来,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1980—2012年间,华东地区海平面上升了93毫米。上世纪70年代至今,冰川融化了1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28

      尽管全球多国和地区承诺加速绿色复苏,并强调利用疫后复苏资金支持低碳能源转型,以加速摆脱化石燃料,但此类支出远远无法限制气温上升至灾难性水平。...按照各国疫后的复苏情况,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碳排放量将进一步上升,到2023年将创下历史新高。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如此,仍然未有碳排放峰值即将到来的迹象。

      碳中和对大宗商品供需影响全景展望

      来源:曾宁大宗商品研究2021-07-28

      第一部分、为何碳中和将深刻影响大宗商品供需随着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攀升,全球气温逐步上升,若不加以控制,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碳排放总量100亿吨,为世界第一,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碳中和背景(全球篇)

      来源:中研顾问2021-07-16

      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到21世纪末全球的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前上升约4℃。而一旦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的阈值,人类生活就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印度等新兴国家排放量还在上升。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排放尚未“启动”。

      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手册

      来源:国行投研室2021-07-13

      1、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之前的相关文件分别为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致力于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全国碳市场即将启航 看好 CCER 带来的行业机会——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

      来源:中国银河证券2021-07-13

      此后数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先后形成了《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定》《巴黎协定》等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努力控制在 1.5℃以内的长期目标。

      碳汇研究 | 沉水植物可否捕获CO2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07-13

      预计到2100年,温室效应将导致荷兰气温上升约3.5 °c。这将会加快水生植物生长,导致植物量的大幅增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