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零碳”相关结果751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2021-04-14

      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前景广阔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技术,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13

      然而,以零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来解决co2排放问题,与co2的关系是间接的。...这里的“新火”即指那些不需要燃烧碳氢化合物就能够获取能量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源于地上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广义层面也包括挖自地下的地热和核能,即我们常说的“零碳”能源。

      来源:科学加2021-04-12

      此外,随着储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铁路、航海电气化也将逐步实现,2060年有望实现全部电气化的零碳交通。...电力是人类社会最佳的二次能源,随着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零碳电力必将逐步替代燃煤发电,成为未来能量供应主体。

      “碳达峰、碳中和”二十大趋势研判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2021-04-09

      严控电解铝产能总量,水电铝和再生铝受益研判十五:高能耗行业新一轮高质量供给侧改革研判十六:碳中和带来低碳新材料长期发展机遇研判十七:煤化工企业开启高效化、低碳化进程研判十八:电力行业脱碳将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胜负手,关注零碳电力研判十九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碳减排的定量分析研究

      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2021-04-02

      在重点耗能行业,利用废热废气生产零碳能源是一种“回收利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巨大的可回收物进行循环利用,更是一种实现碳中和效应不可或缺的方式。

      来源:无锡日报2021-04-0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就提出“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的建议,并受到广泛关注。...3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来源:我的钢铁网2021-04-01

      实施碳排放达峰先行区创建示范,建设一批“近零碳”园区和工厂。深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零碳小屋,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广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和绿色农房建设技术。

      上海市2021年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3-29

      持续推进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工作,启动第三批低碳社区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区积极建立近零碳示范(项目或园区)。研究完善本市低碳示范区创建体制机制。...研究建立区级

      来源:新材料情报NMT2021-03-26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零碳能源的生物质能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质能产业也将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3-26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导重点区域开展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推进ccus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区建设;协调推动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2021-03-25

      在讨论中,与会者列举了当前钢铁行业推进碳减排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高炉、转炉为主的长流程结构、低碳或零碳技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等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将来低碳减排必然要求对这些存量进行消化,会带来资产的搁置或者提前退役;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以长流程为主,未来如果涉及低碳化的改造难度比较大,而且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技术方面,包括氢冶金、碳捕集等低碳技术或者零碳技术应用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03-24

      解振华指出,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超过50%,一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关键设备和工艺等仍需要进口,技术综合集成、产业化与技术转移推广能力不足。建立低碳、零碳能源体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24

      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统筹发展与减排,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电能广泛使用,在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碳排放各领域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进行全方位深度替代,以能源体系零碳革命加快全社会碳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双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脱钩

      来源:北京商报2021-03-22

      而浙江、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则提出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和“零碳”体系试点建设等。...3月18日提出的“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明确将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中国加速迈向碳中和”钢铁篇:钢铁行业碳减排路径

      来源:麦肯锡2021-03-18

      根据麦肯锡测算,如果要实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1.5℃的情景,到2050年中国钢铁行业须减排近100%,这是极具挑战的目标,需要从钢铁消费、生产、技术、供应等多个关联领域共同推进零碳转型。...我们畅想了2050年由电动汽车、氢气炼钢、光伏发电、绿色储能等新能源元素主导的碳中和世界,这一愿景的实现也意味着全球需要在2030年将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约45%,并于2050年达到“净排放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3-18

      碳中和愿景的确立,使得能源转型不再是一道“能否降碳、能降多少”的论述题,而变成一道“必须零碳、多措实现”的求解题。碳中和愿景指引下,未来较长时期将见证倍增式的零碳能源规模扩张和占比提升。...本世纪以来,新一轮能源转型方兴未艾,其主要特征是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零碳能源快速发展。当前,新能源发电已经或将要进入平价时代,能源转型正在迎来拐点时刻。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1-03-17

      、碳中和目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能源零碳革命引领全社会加速脱碳

      深度解读!2020年我国碳中和推进情况与趋势前景分析 七大领域70亿投资机会被撬动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03-16

      此外,中国的零碳转型还将创造大量新增就业机会,仅零碳电力、再生资源利用、氢能等新兴行业将带来的新就增业机会就将高达3000万个以上。...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2021-03-12

      比如,“高质量建设海南‘碳中和岛’”“打造全球零碳城市新标杆”等,展现出对“国之大者”的高度关注,以及抢抓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责任感。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

      来源:中国山东网2021-03-12

      今年,海阳将实现城区“零碳”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核能供热“无煤市”,让居民在拥有绿色电力、清洁供热的同时,还能尽情享受白云蓝天。...2019年,海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实现了覆盖新城区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开创了核能综合利用、供热零碳排放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