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自然生态系统”相关结果742

      来源:能源与节能2014-09-30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概念是1997年dali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我国的欧阳志云、王如松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作了如下的概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价值性源于它的多功能性。

      来源:贵阳新闻网2014-09-29

      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花溪区、经开区将围绕蓝天守护、碧水保护、绿地维护三计划实施工作,着力提升空气质量,确保饮用水质量,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下阶段,两区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着力在防治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上下功夫,通过提高引进项目的生态门槛、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好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治理、抓好扬尘治理等措施,守好生态底线。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4-09-25

      他认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等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次出台的政策有望从能源结构调整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此外,在9月20日召开的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透露,中国将筹建一个管理自然资源国资委,同时研究组建一个统一行使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政府部门。

      来源:海外网2014-09-24

      第三,高效生态化污水处理系统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再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来源:法制日报2014-07-30

      提出逐步改变目前以行政区划分割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着眼于从水、空气等环境因素的自然属性出发,结合各地资源案件量,探索设立以流域等生态系统或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实现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管辖

      来源:中国暖通网2014-06-25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智能电地暖系统:健康、安全、节能、美观以电为能源,主要用发热电缆加热地面向室内供暖。

      来源:交通部2014-06-2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利用改善自然生态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减排的最佳方法。1994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7%。...一是立足于适量投入、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固碳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2014-05-29

      创新城镇能源利用模式,恢复与维系城镇自然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贡玮2014-05-13

      中国水网总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引入蓝色经济理论,蓝色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物质的循环视作串联关系,上游的废物可能作为下游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不仅仅局限于末端处理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2014-05-12

      傅涛认为,从这点上看,蓝色经济的思想,有些像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融入了自然自然就是你,你就是自然。在蓝色经济的生态系统里,废物和产品之间也是没有界限的。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14-05-06

      周玉华教授表示,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对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惜、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等,都应采取措施保护,严禁破坏。...51个区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新环境法规定中第29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区,实施保护。

      来源:新华网2014-03-28

      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住房应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也要进行低碳化改造;建设高效低碳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工具等;营造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建设适合本地气候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4-02-19

      为顺应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相关的法制建设无疑应符合其整体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刘洪岩表示,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看,生态文明法制体系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务之急应该对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及制度架构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以生态安全作为基本保障

      来源:新华社2014-02-07

      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第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2013-12-25

      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第四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郭安丽2013-12-09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控制资源开发强度,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禁止新建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来源:央视网2013-11-22

      实马高岛:既是垃圾填埋场 也是休闲风景区把垃圾填埋区改造成公共用地其实并不新奇,但实马高岛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唯一一个在接受各种焚烧过的垃圾的同时,还能维持一个完整自然生态系统的活跃垃圾填埋场。...也就是说,它不仅创造了土地空间,还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记者:我注意到在这个长坝上,有很多这个白色的铁桶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呢?

      来源:新华网2013-11-15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10-16

      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第四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3-07-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在节能领域,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先进技术和装备得到推广普及,提高了企业的用能水平;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平板电视、节能电机、节能洗衣机、节能热水器、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取得积极进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