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细颗粒物”相关结果3002

      来源:北极星VOCs在线2021-03-04

      日前,福建龙岩发布《龙岩市涉挥发性有机企业分行业治理指导意见》。全文如下:龙岩市涉挥发性有机企业分行业治理指导意见挥发性有机(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体

      《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03-03

      深刻认识新阶段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征,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坚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

      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 (2020-2035 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3-03

      到 2025 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 20 微克/立方米,景观、游憩等亲水需求得到满足...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发布《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根据纲要,到 2025 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细颗粒物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3-01

      据介绍,山东省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各设区的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

      来源:大众日报2021-02-26

      强化多污染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新污染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

      来源:新华网2021-02-26

      北京提出,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上海提出,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来源:长江网2021-02-25

      各区在本辖区布设街道(乡镇)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时,应当采用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监测指标应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一氧化碳

      来源:咸阳市生态环境局2021-02-22

      详情如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 春节以来,受不利气象因素叠加烟花爆竹燃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我市在三十、初一连续两天出现严重污染,推高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上升14%;尤其是大年初一空气质量指数

      来源: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官方微信公众号2021-02-21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发展期间,我国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多污染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中污染天气。

      来源:华龙网2021-02-19

      细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将以“主城提升、两群提质、工程减污、川渝联动”为重点,深化“重庆蓝”五大举措,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加大冬春季蓝天保卫战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力度,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来源:中国绿发会2021-02-14

      低空、高湿排放,脱硫浆液中的细颗粒物通过饱和湿烟气夹带排入大气,可凝结颗粒物 cpm浓度偏高,且未控制。...在低温季节氨气铵盐湿沉降能力弱的情况下,过量氨气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较长时间存在,在较大范围扩散分布。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2021-02-08

      大力提升空气质量,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固体废弃物和磷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02-07

      到2020年,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2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8.1%;空气优良率达到87.7%,较2017年提升19.2个百分点,2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为全省第一。...完成445家涉挥发性有机重点企业用电监管设施安装,实现对企业工况监管的全覆盖。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测设施,并实现联网。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04

      2021年的主要工作中也提到,北京要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出现在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2-03

      )和一氧化碳(co)已稳定达标;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尚未达标;臭氧(o3)超标天数呈上升态势,污染形势严峻。...我市大气污染已从局地、单一的城市空气污染转变为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臭氧和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问题凸显。

      来源:三门峡日报2021-02-02

      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268天,优良天数比例73.2%,全省排名第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排名第1;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48微克,全省排名第3;可吸入颗粒物(pm10

      来源:山东省宣教中心2021-01-29

      一、2020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浓度分别为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2021-01-28

      “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目标84.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

      来源:闪电新闻2021-01-27

      一、2020年山东省大气环境质量多项指标改善 污染治理稳步推进2020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浓度分别为

      来源:环境保护2021-01-27

      2015—2020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64.5%上升到83.4%,劣ⅴ类断面比例由8.8%降至0.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米3;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升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