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能装备”相关结果450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4-28

      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推动运输结构、交通装备、组织效率、出行活动、基础设施等低碳升级。支持大宗货物“公转铁”、“散改集”,提高铁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加快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推动风光绿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热电联产、蓄电储能等应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加快落地实施,建设多能互补新型清洁能源基地。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4-25

      积极推进地热能利用。积极发展地表水源热泵供暖供冷,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建设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抓紧攻关地热能发电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以点带面快速带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发展。

      中国广州环博会喜报频传污泥干化“新风口”显现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4-24

      其中规定,鼓励与垃圾焚烧、火力发电、水泥窑等相结合的(污泥)焚烧处置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随着各项政策助推以及后续一些配套措施的到位,我国污泥处理市场仍具有较大空间。...环保市场需求爆发,产业机遇契机四起、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废气治理、环境清洁等环境领域将面临着巨大需求,也将会加大环保智能装备的投入,如智能垃圾处理设备、智能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干化处理设备、无人清扫车等

      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4-18

      风电产业链逐步完善,建成安阳、信阳、濮阳、许昌等风机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储能产业加速崛起,平高、许继等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快速增长。郑州、新乡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形成了较稳固的供应链。...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全省新能源行业围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能源结构明显优化、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民生服务加快推进

      浙江省金华市赤岸镇园区探索资源“双循环”发展模式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4-10

      同时把固体废弃物转化为热能、电能,向园区和周边用能企业供给气冷电。园区层面“内循环”。实施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利用,实现各类资源“零浪费”。...建立园区智慧能源平台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为入园企业集中提供“水、电、汽、气”,并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余热回用,实现能源、水资源消耗动态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管理,实现印染行业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2-09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入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乡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光储直柔”建筑试点示范。大力推进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能供热、浅层供热制冷。...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水泥、钢铁、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面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关中地区燃煤机组、燃煤锅炉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印发!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2023-01-13

      四是引导高科技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氢储能、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方面形成规模化产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全部利用。...供热能力大幅提高。供热面积增长100.2%。安阳市区“十三五”期间供热入网面积由2015年底的2373.05万平方米发展至目前的4750万平方米,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1-13

      7.鼓励推广应用绿色纤维制备、高效节能印染、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等装备和技术,提高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绿色纤维使用比例。...5.鼓励各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煤电、风电、水电、光伏、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核电、天然气发电、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煤炭油气储运设施、充电设施等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实行审批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3-01-10

      加快节能低碳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生物质专用锅炉在低品位热能需求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推广光伏、风电、氢能等绿色低碳能源应用,探索实施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慧能源管控等综合能源管理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26

      推进地热能多元融合发展,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推动水电挖潜增效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发展煤炭深加工。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2022-12-26

      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鼓励企业和园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和装备升级,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白酒、食品加工、化工、印染等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2-12-21

      氢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9. 储能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10. 节水技术应用及余热余压等回收与再利用技术;11....减污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在石油石化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及推广展示。四、论坛时间与地点1. 会议时间:2023年1月5日-6日(1月4日全天报到)2.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20

      支持大型高速电机驱动替代蒸汽驱动,提高热能利用率。...在采矿、冶金、钢铁、建材、有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港口运输、大型仓储等行业,重点在物料运输环节推广使用电力驱动皮带传输替代柴油发动机驱动皮带传输或燃油车辆运输。(三)农业生产领域。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19

      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和装备升级,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白酒、食品加工、化工、印染等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科学引导清洁取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推行太阳能、热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以建筑中央空调、商务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为重点

      福建:关于全面推进锅炉污染整治促进清洁低碳转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12-19

      依托火电、大型工业企业开展供热示范,加快热力管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最大程度释放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二)加快装备转型升级,淘汰一批低效锅炉4.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各地要综合运用财政补贴、信贷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每小时65蒸吨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使用清洁能源,同步拆除原有锅炉。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15

      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金沙江、澜沧江等水电开发,加强中小水电有序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八)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布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

      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之一:钢铁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08

      (二)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高温固体辐射和对流方式传输,同时借助多孔介质材料的导热和辐射不断地向上游传递热量预热气体,并依靠多孔介质材料蓄热能力回收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余热。...《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之一:钢铁行业节能提效技术编者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包括90项工业节能提效技术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2022-11-29

      支持生物质能多元化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储能和地热能,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对照能效标杆水平,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优化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用能结构,提升能效水平。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1-28

      鼓励利用煤矿企业采矿权内土地、已关闭煤矿复垦达标土地、已关闭煤矿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第十五条自治区鼓励在煤炭生产、经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

      附重大能源项目表 《金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2-11-10

      能源产业发展不断突破能源科技装备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热力保障方面,到2020年底,全市主要燃煤、生物质供热企业9家,合计供热能力约达1750蒸吨/小时,有效满足浦江经济开发区、义乌佛堂赤岸工业园区、兰溪经济开发区兰江片等主要园区的用热需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