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结果384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12-16

      与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相比,一是提前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即从原来的“2030年左右”提前到“2030年前”;二是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标

      来源:知识自动化2020-12-04

      图3:2010年-2018年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的全球平均成本变化(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示我国于2015年6月正式宣布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目标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11-12

      一、中国碳中和承诺的历史意义中国提出在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11-02

      12号邮编:100006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10月28日(此件社会公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30

      据了解,欧委会将在2021年6月之前完成“2030年55%减排目标”的立法,并对拟议中的《欧洲气候法》进行修正,同时提出将新减排目标确定为欧盟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今年底前提交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来源:知识自动化2020-09-21

      启示我国于2015年6月正式宣布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目标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来源:知识自动化2020-08-23

      启示我国于2015年6月正式宣布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目标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19

      2019年6月,我国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要求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向国际社会报告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政策与行动信息,发布了2014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其中交通运输排放温室气体

      来源:水泥2020-07-10

      1、前言自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后,全球正式进入低碳减排时代。...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件,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

      来源:61星球碳中和平台2020-06-0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来源:《电力设备》2020-06-01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了具有新时代意义的《巴黎协议》。...一、京都时代、后京都时代及我国碳交易市场(一)京都时代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到具备“联合履约(joint implementation

      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05-11

      早在1997 年12 月,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 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把碳排放权交易( 下文简称碳交易) 作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市场履约机制之一。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05-07

      2 0 1 5 年, 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2 0 3 0 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承诺203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0-04-24

      一、政策背景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关于“透明度”的应有之义。...企业开展披露既是国家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透明的关键组成,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营造低碳发展氛围的重要方向。

      来源:世界家苑2020-03-30

      《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框架。...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对碳排放的控制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的问题,1992年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共同体共同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开端;随后,1997年签订的

      来源:中国法学杂志社2020-03-25

      因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即碳排放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亦可简称“公约”)第2条界定了公约的目标:“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来源:西部金融2020-03-17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03-11

      随着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碳减排,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关键词: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世界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来源:城市与环境研究2020-02-26

      二、温室气体减排健康协同效应的研究概况1990年出版的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确立了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定,拉开了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帷幕。

      来源:电力法律人茶座2020-02-25

      一、立法背景 (一)国际背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992年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各国为了在国际气候治理秩序中谋求自己的席位,通过反复谈判博弈引发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秩序的变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