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源系统”相关结果479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5-11

      江亿建议,2035年之前,内蒙古应逐步减少燃煤的生产和消费,在农牧区建设以光伏为主的新型能源系统,替代原来的化石能源和柴火,然后把生物质能源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生物质能源充足,已经建成了非常好的能源工业基础,已初步建成了完善的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在能源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

      来源:《瞭望》2021-05-10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表示,能源互联网为未来整个社会系统向清洁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也为能源系统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九横九纵”提供新机遇亚洲和非洲是“一带一路”发展主要区域。

      来源:中国能源研究会2021-05-09

      应顺应电气化发展趋势,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和综合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终端设备的智能调控,促进冷、热、气、电等多能互补和协调控制,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航天凯天环保:拥抱“碳中和”蓝海 “十四五”期间将从七大方面实现创新转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4-22

      “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碳排放总量大、碳减排时间短、经济转型升级挑战多、能源系统转型难度大等复杂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更短时间、采取更广范围和更大力度的减排行动。...在宋卫武看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意义重大,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开创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同时也是全国层面集政策机制、方案行动、重大工程于一体的开创性系统工程

      来源:时代周报2021-04-15

      李政:大的轮廓已经很清楚了,而从方式来讲,最主要的工作是改变能源系统。因为能源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总排放的70%,这里面电力的排放首当其冲,所以要通过电力系统转型去减少对化石能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2021-04-14

      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化能源系统,发展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智能家居等新型电气化设备和技术。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碳生产力水平。政策引导达峰。...通过工程措施,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生产领域要优化结构,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13

      旧火”,彻底改造现有的能源系统。...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依靠化石能源燃烧的“火”建立了现代工业与文明。然而事实证明,这一集中式燃烧化石能源的“旧火”系统越来越不可持续,对经济、安全、健康、环境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mark>能源</mark>转型路径分析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21-04-12

      能源系统须加快低碳转型,一次能源需求在2035年前后达峰,非化石能源成为新增用能的主要来源,并加速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2050年占比将达到65.6%。

      碳中和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动向及建议

      来源:流程工业2021-04-09

      能源系统为例,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据统计,2019年煤炭消费占比57.5%,石油消费占比18.9%,天然气消费占比8.1%,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为84.5%。

      环保行业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展望

      来源:中国银河证券2021-04-09

      当前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向绿 色低碳的增长方式;二是能源系统的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新能源体系逐步取代传统 高污染大排放的化石能源体系;

      魏一鸣: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21-04-05

      二、低碳转型和固碳布局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实现“碳中和”(一)继续强力推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序部署固碳技术统筹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和多种固碳技术有序布局,形成合力,低成本实现“碳中和”。...若能源系统加大转型力度,ccus从2030年起有序部署,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3%以上,终端电气化率达到85%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24

      建设能源互联网是加速推进能源系统深度脱碳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和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两个替代”和中国<mark>能源</mark>互联网将对我国碳中和贡献度超8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24

      周原冰:能源系统减排对实现碳中和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力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国能源互联网是促进碳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基础平台。未来电力系统将以新能源为主体,不能保留过多的化石能源

      四家通过!甘肃天水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PPP项目社会资本公开招标采购项目资格预审结果公示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2021-03-23

      四家供应商通过该项目资格预审,分别为: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来源:北京商报2021-03-22

      根据清华大学测算,按照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目标导向的转型路径,2020-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占gdp的1.5%-2%,而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需要新增的投资约...3月18日提出的“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明确将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3-18

      当然,碳中和是正负相抵、而不是没有排放,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并不唯一,未来的能源结构仍会是丰富多元的,未来的能源系统必然是多能协同的。碳中和,呼唤着什么? 碳中和,呼唤着未来四十年持之以恒的全面努力。

      高瓴发布首份碳中和报告 关注这些机遇与挑战

      来源:高瓴资本2021-03-18

      中国承诺“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开启了中国以“碳中和”目标驱动整个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全面向绿色转型的新时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带来科技创新、能源和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相关产业和公司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大的趋势,就可能开辟一系列新的高成长的业务领域,取得更好的长期收益,并有效规避低碳转型对传统高碳产业所带来的风险

      来源:中国气象2021-03-05

      宇如聪建议,我国能源系统需快速转型,特别是要大幅提高风能、太阳能、水电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同时快速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能力,以精确把握能源结构调整,合理评价低碳发展效率。

      高能耗换水质模式不可持续 污水处理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来源:前海深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2021-03-01

      与此同时,由于产业链效应,能源系统的变革,必将推动国家经济发生全方位改变。...在工业端,能源加工行业、钢铁行业以及化学原料制造业等相关高耗能行业不仅是煤炭消费的重点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因此,随着碳中和战略全面展开,未来40年,中国的能源系统将发生颠覆性改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2-28

      《规划》内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生活垃圾、智慧基础设施四个板块,涵盖水资源、供水、防洪及河道、雨水与防涝、污水、再生水、能源、供电、供热、燃气、生活垃圾、电信、有线电视、综合管廊14项专业内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