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过程经历了污泥活性恢复、提高负荷和满负荷进水三个阶段。启动于2000年5月开始,从成都污水处理厂运来80t厌氧消化脱水污泥,采用边用废水对泥饼进行溶化、稀释、搅拌,边向UASB池内泵入的方式完成接种污泥的投放。紧接着开始进水,直到池子被充满(三相分离器开始出水为止)。大约静置1d以后,UASB开始产气,说明厌氧污泥的活性开始恢复。此后根据UASB出水的pH值和挥发酸(VFA)浓度的变化,逐步增加进水量,直至达到满负荷。
启动过程到2000年11月中旬结束。在此期间,不同进水量下的处理效果见表3。
表3不同进水量下的UASB处理效果 | |||
进水量(m3/d) | 进水COD(mg/L) | 出水COD(mg/L) | 去除率(%) |
600 | 1156.0 | 317.4 | 72.0 |
1000 | 1795.0 | 673.2 | 62.4 |
2000 | 2448.0 | 832.0 | 66.0 |
2500 | 1572.9 | 701. | 55.4 |
3000 | 1739.9 | 613.7 | 64.7 |
3500 | 1256.4 | 405.9 | 67.7 |
5000 | 1971.4 | 459.9 | 76.7 |
4.2运行情况
由于厂区占地有限,UASB之前未设调节池,进水COD浓度、pH值一天之内波动很大。在较强的冲击负荷下,UASB出水有时带出一些絮状污泥,使其COD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水水质,但从总的运行来看,UASB具有较强的抗废水冲击能力,处理效果稳定,出水COD(混合液)一般在500 mg/L左右,pH在7左右。2001年6月6日对UASB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所测数据包括进、出水COD浓度、pH值,其中出水COD分别测混合液和上清液两种水样。图2、3分别为UASB进、出水COD和pH值的24 h变化曲线。
UASB正常运行后,厌氧出水和锅炉废水混合后的COD浓度比以前大大降低,但水质波动仍然很大(COD浓度在400~1 200mg/L之间)。尽管如此,SBR的出水COD浓度始终保持在20~40 mg/L之间。从实际运行来看,该系统经过改造后,SBR反应池运行更加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图4为SBR反应池进、出水COD浓度的变化情况,整个系统监测结果见表4。
5分析及总结
将UASB和SBR两种处理单元进行组合,所形成的处理工艺突出了各自处理单元的优点,使处理流程简洁,节省了运行费用,而把UASB作为整个废水达标排放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在降低废水浓度的同时,可回收所产沼气作为能源利用。同时,由于大幅度减少了进入好氧处理阶段的有机物量,因此降低了好氧处理阶段的曝气能耗和剩余污泥产量,从而使整个废水处理过程的费用大幅度减少。采用该工艺既降低处理成本,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5.1沼气回收
UASB池正常运行后,每天产生大量的沼气,将其回收作为热风炉的燃料,可供饲料烘干使用。UASB去除COD达7 500 kg/d,以沼气产率为0.5m3/kgCOD计算,UASB产气量为3 500m3/d(甲烷含量为55%~65%)。沼气的热值约为22 680kJ/m3,煤的热值为21 000 kJ/t计算,则1m3沼气的热值相当于1 kg原煤,这样可节煤约4 t/d左右,年收益约为39.6万元。
5.2 减少处理费用
①节约废水处理费用
SBR池设计能力为6 500m3/d,原实际处理水量为4 000 m3/d,由于原工艺(水解酸化+SBR工艺)短路,相当于原水直接进入SBR池,使其运行周期达12 h后出水才得以达标排放。随着啤酒年生产能力的提高,废水处理量也相应增加,原工艺的SBR池处理量要达到设计值(6 500m3/d)并达标排放,就必须增加曝气时间。现工艺经改造后,UASB(取代原水解酸化池)作为整个废水达标排放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削减了全部进水COD的75%,从而降低后续SBR池的处理负荷,使SBR池在废水处理量增加的情况下,运行周期同样为12 h,废水也能达标排放。也就是说,耗电量并没有随废水处理量的增加而增加。同原工艺相比较,每天实际节约1 500~2 500 m3废水的处理费用,节约能耗约21.4 万元/a。
②节约污泥处理费用
该公司废水经过UASB处理后,75%的有机物被去除,使SBR处理负荷大大降低,产泥量相应减少。按原来的工艺计算,产泥量达17 t/d(产泥率为0.3 kg污泥/kgCOD,污泥含水率为80%),而目前产泥量只有5 t/d(含水率为80%)左右,只有改造前的1/3,污泥处理费用大大减少,节约污泥处理费用约为20元/a。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