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a)显示了MBR系统对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进水TOC为21.1~38.1 mg ˙L-1. 启动时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22%,出水TOC高达18.2 mg ˙L-1,运行75 d之后系统出水TOC稳定在9.0 mg ˙L-1以下,对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达70%. 分析原因可能是MBR启动时进水中盐度对系统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导致出水TOC较高,当活性污泥经过较长时间驯化后,系统微生物开始适应高盐环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逐步上升,出水TOC最终下降至9.0 mg ˙L-1以下; 另外系统进水取自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水TOC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成分的比例相对较高,导致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不能进一步提高,维持在70%左右.
图 3M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图3(b)直观表明了MBR系统对高盐废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其中进水NH+4-N为41.5~56.0 mg ˙L-1. 启动时,系统对NH+4-N几乎没有去除,出水氨氮高达42.6 mg ˙L-1,之后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逐步提升,运行25 d后,MBR对NH+4-N的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出水氨氮均小于1.5 mg ˙L-1. 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MBR微生物系统的氨氧化细菌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当进水中盐度高时,氨氧化细菌活性易被抑制,导致NH+4-N的去除效率降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后,氨氧化细菌的被抑制程度逐渐降低[20],由于进水有机物含量较低,活性污泥系统中自养菌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NH+4-N去除率逐步提高,出水NH+4-N效果良好且稳定.
2.2 MBR污泥性质分析
图4直观表明了在MBR运行121 d内系统污泥浓度(SS)、 挥发性固体浓度(VSS)和污泥体积指数(SVI)的变化. 由图4(a)可知,SS在MBR运行初期明显下降,由启动时的2.7 g ˙L-1降至0.8 g ˙L-1,运行40 d后,SS缓慢上升,到121 d时已经回升至1.6 g ˙L-1,VSS化趋势与SS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MBR进水含有较高盐度,活性污泥中部分微生物无法适应高盐环境而死亡,导致SS和VSS的下降,随着活性污泥的驯化,其中的微生物适应高盐环境后开始增长,污泥浓度缓慢上升. 如图4(b)所示,VSS/SS和SVI在系统运行的121 d内,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7 mL ˙g-1和140 mL ˙g-1下降至0.5 mL ˙g-1和56 mL ˙g-1,说明了在高盐环境下,系统活性污泥系统中不可挥发固体(NVSS)含量更高,污泥絮体更为紧密,沉降性能更好.
图 4MBR中活性污泥性质的变化
在MBR系统运行125 d后,提取其污泥的SMP和EPS,分析其成分组成,并与接种时比较,结果见图5. 如图5(a)所示,按组分含量分析,与接种时比,MBR系统活性污泥SMP腐殖酸的含量较高,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糖类则相当,EPS中糖类、 蛋白质和腐殖酸的含量均较低. 按组成比例分析,MBR活性系统SMP和EPS中蛋白质所占比例分别为3.6%和17.3%,远小于接种时,与此相反,腐殖酸所占比例为 86%和74%,均高于接种时. 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MBR系统处于高盐环境,活性污泥部分微生物细胞死亡或胞内物质溶出,导致SMP含量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进水有机物含量较少,MBR在低有机负荷下运行,系统活性污泥中自养菌比例增加,自养菌生长速度慢且分泌EPS量少[21],导致MBR活性污泥中EPS含量较少. 分析SMP和EPS中的TDS含量如图5(b)所示,与接种时相比,MBR污泥SMP和EPS的TDS含量均较高,从中可知,在处理高盐废水时,无机盐主要分布在SMP中,另有少部分无机盐分布在EPS中,推测无机盐可能与EPS中多聚物以某种形式结合造成EPS中TDS上升的现象.
图 5SMP和EPS性质的变化
2.3 膜污染物分析
2.3.1 SEM-EDX分析膜面污染物特征及其元素组成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