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调蓄设施运行维护1. 检查维护
调蓄池检查维护周期一般为 1~2 个月,重点是污物和杂物的清除,并应注意调蓄池的渗漏情况。
2. 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调蓄池作业。2)在调蓄池出入口应设置防护栏、格筛、护盖和警告标志等,可见度不高时,应设警示灯。
3)在调蓄池外醒目处,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其设置应国家有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入内。4)工作人员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适宜的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5)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并报相关负责人,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5.2就地处理 5.2.1就地处理的目的对于近期污水暂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条件的,宜在排水口附近采用就地处理技术,削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
5.2.2就地处理设施的设置原则1.根据黑臭水体治理要求、处理水质和水量、当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和现场供电、用地、周边环境要求等条件综合确定;
2.宜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低的技术,并应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的衔接和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3.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场合,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时宜设置调节设施,且须设格栅(格网);
4.除手动或水力等无需外供电力控制的设施外,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相关数据应及时传至控制中心,并应做好数据备份。
5.2.3就地处理技术根据处理污染物种类,就地处理方法分为浮渣和漂浮物处理技术、砂粒处理技术、悬浮物处理技术、有机物和氨氮等溶解性污染物处理技术等四类。具体分类和适用条件见表 5.1。
1.浮渣和漂浮物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浮渣和漂浮物,宜选用浮动挡板、拦渣浮筒、水平格栅、水力自洁式滚刷、堰流过滤、溢流格栅等处理技术。
1)浮动挡板、拦渣浮筒技术:适用于现场无供电条件,可安装在截流井内,也可以安装在调蓄池入口处,拦截物需定期清捞。
2)水平格栅技术、溢流格栅技术:适用于现场有供电条件,自动对栅条进行清理,可安装在溢流堰上,也可以安装在调蓄池入口处,拦截物需定期清捞。
3)水力自洁式滚刷技术:适用于现场无供电条件,可安装在溢流堰上,拦截物需定期清捞。
4)堰流过滤技术:适用于现场有供电条件,自动对网板进行清理,可安装在溢流堰上,截留的浮渣和漂浮物通过螺旋导出,无需人工清捞。
2.砂粒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砂粒,宜选用高效涡流、水力颗粒分离器等处理技术。砂粒处理设施前宜设置浮渣和漂浮物的处理设施。
1)高效涡流技术:根据离心沉降和密度差分原理,使密度小的物体被留在上方,密度大的砂粒沉降到底部,达到分离效果。可设于排水口或调蓄池进水口前,截留物需定期人工清理。
2)水力颗粒分离器技术:砂粒在水流导板作用下进行分离,可设于排水口前,截留物需定期人工清理。
3.悬浮物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宜选用高效沉淀、泥渣砂三相秒分离、磁分离、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等处理技术。悬浮物处理设施前宜设置浮渣和漂浮物的处理设施。
1)高效沉淀技术:通过投加混凝与絮凝药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凝聚形成絮体后沉淀去除。可设于排水口前,沉淀污泥需定期清排。
2)磁分离技术:通过投加磁种、混凝与絮凝药剂,形成以磁种为核心的絮体,利用磁力吸附或沉淀去除。可设于排水口前,沉淀物需定期清排。3)泥渣砂三相秒分离技术:利用高速旋转的滤带,截留泥渣砂以及悬浮颗粒物等,实现泥渣砂等协同去除,适用于排水口溢流和初期雨水处理。
4)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技术:利用旋流混合搅拌和回流污泥接种混合,吸附污染物,通过沉淀实现高效清污分离。适用于排水口溢流和初期雨水处理。
4.有机物和氨氮等溶解性污染物处理技术
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宜选用快速生物处理技术等。生物处理设施前端宜设置浮渣、漂浮物和砂粒的处理设施。
快速生物处理技术:采用附着专属微生物菌种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快速降解污染物。适用于排水口溢流和初期雨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定期清理。
6 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维护管理6.1维护管理的目的 及时发现结构性与功能性缺陷和雨污混接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设施功能正常发挥。
6.2 维护管理工作要求 维护管理工作主要有:计划编制、定期检测、定期维护、台账管理等。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