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二噁英类产生的普遍性,那种认为“二噁英是个坏东西,一个分子也不能让其产生”的看法不现实。人类不可能消除所有二噁英类排放源,因此也就不可能最终消灭二噁英类物质,只能在综合考虑环境、经济、人体健康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二噁英的环境释放。初步估算生活垃圾焚烧向大气排放二噁英类的量占我国各类二噁英类污染源大气排放总量的1.4%,因生活垃圾焚烧可能会产生二噁英类物质就从根本上否定此技术是不科学的。
国外焚烧设施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小型焚烧炉二噁英类污染问题严重,集中处理的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二噁英类物质容易得到有效控制。自1986年欧洲一些国家实施0.1纳克毒性当量/立方米排放标准,已积累有25年的经验,达到0.1纳克毒性当量/立方米二噁英类控制技术工艺可公开获取。
当烟气中二噁英类的排放浓度低于1纳克毒性当量/立方米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996年美国环保局对俄亥俄州East Liver pool的一座废弃物焚烧厂(距居民居住地、小学和饮用水源地都很近且运行了10年)开展了广泛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调查,耗资100万美元,完成的调查报告厚达3300页。报告结论是,此焚烧厂运行没有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拣出塑料就能控制二噁英?
二噁英类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其生成与垃圾热值及焚烧工艺有直接关系,与生活垃圾中的某些成分不存在直接显著相关性
在垃圾焚烧二噁英类物质污染控制对策方面,目前流行最广的说法是:“垃圾中的塑料是焚烧中产生二噁英类物质的来源,不预先把塑料分拣出,肯定会造成二噁英类的高排放”。这种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臆想。
生活垃圾中的塑料主要是聚乙烯、聚丙烯等链烃,这些塑料与其他燃料成分的燃烧过程,从生成二噁英类物质的角度来看并无明显优势。二噁英类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其生成与垃圾热值及焚烧工艺有直接关系,与生活垃圾中的某些成分不存在直接显著相关性(这与危险废物焚烧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焚烧设施必须装备烟气急冷设施,防止二噁英类生成。”烟气如能在1秒内从高温降至200摄氏度以下,固然有利于减少二噁英类在烟气降温过程中合成,但烟气急冷不是控制二噁英类的必需措施。“二噁英类在烟气冷却过程中合成”的先决条件是有一定量的“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这些是合成二噁英类物质的前生体。
因此控制烟气冷却过程二噁英类合成的根本,是要提高焚烧炉的燃烧效率,减少二噁英类物质前生体生成。目前有些过于教条的行政指令,要求焚烧设施必须装备烟气急冷设施,但对燃烧效率重视不够,而一些“急冷”设施反而造成烟气在350℃左右停留时间增加,适得其反。
5、人体内的二噁英类90%来自食品
二噁英类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3种途径污染食品
自1972年Nebert等提出二噁英类受体致毒机制以来,二噁英类的毒理学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二噁英类高度脂溶性的特点使其极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浆,在胞浆内作为配体与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结合后产生毒性作用。
在17种高毒性二噁英类物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在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且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强致癌性。2,3,7,8-TCDD急性致死效应LD50在不同种属试验动物之间差异极大,如最敏感的豚鼠LD50为0.6微克每千克体重,而仓鼠LD50>3000微克每千克体重,两者相差5000倍。由于在现实中人类不可能暴露于高浓度的二噁英类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由于人类中毒而死亡的报告。
人类暴露的观测病例报道,一是氯痤疮,二是暂时性肝毒效应。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2,3,7,8-TCDD列为人类致癌物。虽然2,3,7,8-TCDD是致癌物,但目前还没有一例人类因二噁英类致癌的病例报道。
就目前人类二噁英类暴露实际背景值状况而言,非致癌毒性作用比致癌毒性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更大些。另外,二噁英类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长的特性,二噁英类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5~12年,长期接触可造成体内蓄积。
为保护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制订了二噁英类的每日耐受量(TDI)为10皮克毒性当量/天/公斤体重的标准,1998年WHO根据获得的最新毒性数据对二噁英类的TDI修订为1~4皮克毒性当量/天/公斤体重。考虑到二噁英类具有显著的生物蓄积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WH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70皮克毒性当量/月/公斤体重的暂定每月允许摄入量(PTMI)标准。
研究表明,人体对二噁英类物质的暴露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人体内的二噁英类90%以上来自食品。
6、如何减少公众担心?
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通过在线监测数据推测二噁英类物质排放情况
公众对垃圾焚烧二噁英类物质的排放仍存顾虑,因此要建立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对焚烧企业进行监督。烟气中痕量的二噁英类尚不能做到实时在线监测,但可以通过一些在线监测的数据推测二噁英类物质的排放情况。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可以表征燃烧效率,含量高说明燃烧不充分,二噁英类物质的含量就有可能高,反之亦然。
烟气中的烟尘含量能反映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在二噁英类物质生成量相同的情况下,烟尘排放量越低,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含量就越少。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也在考虑在焚烧设施设立在线长期采样装置,通过长期采样装置可以设定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采样时间及采样量,取得一定时间内焚烧设施烟气中排放二噁英类物质的平均值。与每年一两次监测结果相比,这样更能反映企业长期排污情况,减少公众担心。
任何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都面临着有效处理垃圾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双重任务,控制二噁英污染排放,使之不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是关系到我国焚烧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