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产生的沼气经脱水脱硫后贮存,用于厂区锅炉燃烧利用,可节约部分燃料费用。经计算标况下沼气总产气量约3750m3/d,设水封罐2套,两座反应器共用1套,单套规格Φ1.2m×1.5m;沼气脱硫塔2套,单套规格Φ1.2m×5.0m;干式沼气贮气柜1套,规格Φ8.0m×6.0m。所产沼气经收集贮存后用于厂区锅炉燃烧。
3.6厌氧沉淀池
为了更加有效地避免厌氧污泥的流失、提高厌氧的处理效率,对厌氧出水增加沉淀池,用以分离厌氧出水夹带的部分厌氧污泥,改善厌氧出水水质,为好氧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某些不利条件下,当厌氧反应器受到冲击发生污泥流失时,厌氧沉淀池能够沉淀收集流失污泥并将沉淀污泥回流到厌氧反应器中,以保证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可靠性。
厌氧沉淀池4座,单座尺寸7.0m×7.0m×6.0m,采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表面负荷2.1m3/(m2˙h),池体配备4台ZW80-40-25自吸排泥泵(2用2备)。
3.7多点进水O/A/O
多点进水O/A/O工艺是A/O工艺和A2/O工艺的改良工艺,前段O池首先对IC出水中的COD进行初级降解,后段A/O池主要实现脱氮及COD的二级降解,前段O及A池均设进水点,实现多点进水,利于脱氮,因此该生化处理部分工艺为“多点进水O/A/O”。
3.7.1O池
前段O池异养菌利用废水中有机物碳源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碳源有机质,充分降解污水中的COD污染物。前段O池设计BOD5污泥负荷0.3kg/(kg˙d),污泥质量浓度3000mg/L,有效容积2250m3,HRT=10.8h,单池尺寸20m×22.5m×5.5m,数量2座。曝气采用橡胶膜微孔曝气器,气源采用空气悬浮风机,风量50.13m3/min,风压53.9kPa,功率75kW,数量3台(2用1备)。
3.7.2A/O池
废水在后段O完成硝化反应,含有硝酸盐的混合液回流到A段,反硝化菌在此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完成反硝化反应,从而实现了氮的去除。同时在后段O池,异养菌继续将前段尚未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深度降解,以提高生化处理效果。
A/O池BOD5污泥负荷0.07kg/(kg˙d),污泥质量浓度3000mg/L;A池HRT=3.0h,有效容积740m3,单池尺寸20m×8.0m×5.5m,数量2座,O池HRT=17.3h,有效容积3600m3,单池尺寸20m×40m×5.5m,数量2座;A池配置4台QJB-4.0潜水推流器,通过搅拌避免实现泥水的充分混合;O池曝气采用橡胶膜微孔曝气器,气源采用空气悬浮风机,风量38.67m3/min,风压53.9kPa,功率55kW,数量3台(2用1备);O池设混合液回流泵2台,型号QJB-W1.5,回流比200%,单台回流流量420m3/h。
3.8二沉池
生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水和污泥回流至前段O池,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
二沉池池型采用幅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0.66m3/(m2˙h),沉淀池面积315m2,沉淀池尺寸,Φ20m×3.5m,数量2座;配套型号SDG-20全桥式行车刮泥机,数量2台。污泥井尺寸3.0m×3.0m×4.5m,数量2座,污泥回流比100%,配套100WQ100-22-15污泥回流泵4台,配套80WQ50-25-7.5剩余污泥排泥泵2台。
3.9混凝吸附沉淀池
本项目中采用了一种新型固态混凝吸附剂,固体粉末投加,机械搅拌混合,该复合药剂含有无机絮凝、无机吸附成分,对生化尾水的处理具有显著的絮凝、吸附作用,达到COD、NH3-N、色度同步降低的效果,投加量在300~500mg/L的情况下,可将废水COD从80~100mg/L降低到40~50mg/L、NH3-N从5~10mg/L降低到3mg/L以下。
采用三级机械搅拌,混凝时间20min,有效容积120m3,三级反应池尺寸8.0m×2.5m×5.0m,数量2座;药剂加药量300~500mg/L,加药装置2套,搅拌机6台;沉淀池表面负荷2.3~2.8m3/(m2˙h),沉淀池尺寸10.0m×8.0m×5.0m,数量2座;高密度斜板160m2,配套HGJ-16.3桁车式泵吸排泥机1套。
3.10污泥浓缩、调理及污泥脱水
经计算该工程生化污泥产生量(含水率98%)380~420m3/d,物化污泥产生量(含水率97%)150~170m3/d,污泥处理量30~45m3/h,脱水后污泥含水率<60%,污泥外运填埋处置。
污泥浓缩池尺寸Φ10m×4.0m,数量1座,采用机械浓缩,配套XZN-10污泥浓缩机1套;污泥调理池尺寸Φ6.0m×5.0m,数量1座;调理池配套JX-2.5加药搅拌机1套,PAC加药量50mg/L,PAM加药量0.03mg/L,配套容积1.5m3PAC、PAM加药罐各1套;污泥脱水设备间配套脱水设备主要有:过滤面积450m2,型号XMZGQF450/1500-U高压隔膜压滤机1套;流量Q=120m3/h/30m3/h,扬程0.6MPa/1.2MPa,功率37kW/22kW的螺杆泵各1台;容积6.0m3冲洗水罐1套;流量215L/min、排出压力6MPa、功率30kW的柱塞泵1台;风量6m3/min空压机1台,尺寸Φ0.8m×1.2m储气罐1个;配套生物除臭系统1套。
4调试及运行结果
该工程于2014年7月开始进水调试运行,初始进水水量2800~3500m3/d,进水负荷基本上达到了设计并联运行单套5000m3/d处理规模的75%,基本满足生产试运行进水负荷的要求。
调试运行前,由于没有找到相同性质废水的厌氧污泥菌种,为了增加系统厌氧污泥菌种的种类、接种合适的厌氧污泥菌种,IC反应器启动初始接种了来自酒精厂厌氧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絮状污泥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厌氧污泥混合后的种泥1350m3作为反应器启动菌种,接种后污泥质量浓度达到12g/L;同时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85m3接种于多点进水O/A/O生化池,使生化池内污泥浓度达到3000mg/L以上。
IC反应器调试开始第1周,采用间歇进水方式运行,IC反应器进水2h停2h,每天总进水时间12h,进水强度为100m3/h,每天进水总量为设计值的1/4,也即每天进水总量为1200m3/d。第2周,仍采用间歇进水方式运行,IC反应器进水2h停1h,每天总进水时间16h,进水强度仍为100m3/h,则每天进水总量为1600m3/d。
第3周,仍采用间歇进水方式运行,IC反应器进水2h停1h,每天总进水时间仍为16h,进水强度增大为150m3/h,每天进水总量增大到设计值的1/2左右,也即每天进水总量为2400m3/d。第4周,改为连续进水,进水强度仍为150m3/h,则每天进水总量达到设计值的3/4左右,也即每天进水总量为3600m3/d左右;此后一直保持此种进水方式、进水总量直至初始水量发生变化为止。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