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要点
工艺技术要点
污水水质特点及对策:
白酒酿造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锅底水、发酵废水(黄水)、冷却水、清洗场地用水及洗瓶用水等。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糖类、醇类、维生素等,属于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BOD5高、可生化性好等特点。
本工程采用预处理-高效厌氧发酵-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该工艺已在酱香型酒类企业得到成功应用,并有10年以上成功运行经验,对悬浮物、有机物、N、P等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厌氧发酵处理技术能回收部分能源、节省运行费;末端用生物活性炭滤池+连续微滤对生化出水做深度处理,可达到较为严格的回用水和排水水质要求。
工艺单元选择:
预处理工艺:生产废水含有稻壳等固形物,为避免管道堵塞,本工程在生产废水调节池前后共设置了两级、3道格栅:集水井前设10mm间隙的机械粗格栅、调节池前设1mm间隙的旋转细格栅,调节池后设1mm间隙的水力筛。调节池前的粗、细机械格栅用以去除废水中颗粒较大的固形物,用机械粗格栅和旋转细格栅取代人工清捞,可以节省劳动力,且效果显著;
调节池后的水力筛进一步完成细小固形物的去除,3道格栅可有效保障后续处理设施的顺利运行。针对生产废水中可沉性悬浮物较多的特点,设置加药混凝预沉单元,以去除SS和部分磷。经过预处理后,废水中的悬浮物去除70%以上、COD可去除20%以上,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单元创造了有利条件。
厌氧工艺:
由于该生产基地地处赤水河河岸的斜坡上,属侵蚀性低山河谷斜坡地貌类型,而EGSB、IC等装置的高度是UASB高度的1.5~2倍以上,对地载力要求很高,需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造成工程费用增加,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本工程采用UASB。
为使后期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本工程在UASB结构设计上也做了充分考虑:采用耐腐蚀三相分离器,延长反应器核心部件使用寿命;配水系统采用一管一点配水方式,具有布水均匀、不易堵塞、方便观察和检修等优点;底部设置污泥反射锥,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保证处理效率不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好氧工艺:
本工程采用五级Bardenpho工艺,它是在A2/O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前三级与A2/O相似,但后二级则较单一缺氧区工艺呈现出两个重要的作用:①第二缺氧区进一步强化了反硝化,使出水TN浓度进一步降低;②减少了进入二沉池中硝酸盐的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回流污泥对厌氧区除磷的副作用。
采用五级Bardenpho工艺,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实现出水TN<6mg/L、TP<0.5mg/L的目标,其出水水质可满足行业排放标准中表2的要求。主要工艺流程见图2。
深度处理工艺:
本工程深度处理单元采用BACF-CMF组合工艺。BACF工艺主要是依靠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水质水量连续稳定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CMF的特点是即投即用,特别是当来水冲击负荷造成BACF出水水质不稳定时,CMF可及时保障出水达标。二者相结合,有效保障了优质处理出水的可靠性、稳定性。
(1)生物活性炭滤池(BACF)。BACF不同于普通的活性炭吸附滤池,污染物的去除不仅依赖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多的是依靠附着在活性炭上生长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因此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大大延长,一般为2~3年。本工程采用BACF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色度、氨氮、总氮,其出水水质可满足行业排放标准GB27631-2011中表3直接排放限值的要求。
(2)连续微滤(CMF)。微滤是通过孔径为0.1~10μm滤膜的筛分作用,截留去除大分子污染物,它可以显著降低处理水的色度、浊度及有机物浓度,获得极其优异的出水水质。本工程在BACF之后采用CMF,可以使出水COD低至30mg/L以下。
消毒工艺:
本工程采用紫外化合氯联合消毒工艺,先对BACF出水进行紫外消毒处理,其出水粪大肠菌群数<1000个/L,满足排放要求。为进一步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对BACF出水或CMF出水进一步进行次氯酸钠消毒,使其出水粪大肠菌群数<3个/L。紫外化合氯联合消毒方式,不仅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消毒效果、减少加氯量,还可大幅度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污泥处理系统:本工程在废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的初期阶段,污泥量较少,采用叠螺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低于80%,泥饼外运进行处置。暂不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待污泥量较多,且小型化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较为成熟时,再考虑增设污泥深度脱水处理,使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以达到卫生填埋要求。
自控与监控设计:
本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全厂设自动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数据上传至办公楼中控室上位机中,并设电视幕墙,可随时监测现场情况,方便远程控制和监督管理。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以PLC为主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控制系统。一级为管理控制站,对主要工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及显示。二级为现场控制站,在主要构筑物内设现场I/O站,分别负责辖区内设备的控制及数据采集,本工程共设置6个现场I/O站。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