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池称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它的典型运行工艺包括五道顺序工序形成一个周期,根据不同目的可称之为:进水,反应,沉淀,放水和空载排泥。将反应,沉淀两个工序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可省去二沉池,由于处理工序中存在厌氧—兼氧--好氧—缺氧过程,能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氧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灵活,设备简单,维护方便。当操作停止时,加以适当管理措施,污泥活性变化不大,能迅速恢复,给停产检修提供有利条件。
二级生化处理系统(SBR)进水COD容积负荷1.54Kg/m3.d,COD平均去除率:90%,最高去除率:92%。
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艺特点:
1.工艺简单,稳定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无需进行大量污泥回流。
2.运行周期灵活可变,耐冲击负荷性能强。
3.能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以去除污水中CODcr,并能实现过度生物氧化,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4.噪声源主要来自机电设备,本设计采用先进的液下潜污泵,日本独资的三叶式风机,并采取有效的消声,隔音,减振等措施,噪声能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二类标准(白天≤60dB,夜间≤50dB)。
5.整套系统实行全自动控制,节省人员费用。
6.组合简单,便于分阶段施工,投用。
◆旋转滗水器
设计选用型号为:PS-100型,最大撇水量为100m3/h,
滗水深度:1.0m
数量:3套。
材质:不锈钢。
◆DJAM-I型蝶式射流曝气器
DJAM-I型蝶式射流曝气器具有曝气充氧和混合搅拌的双重功能,因此其工作原理也有两种:一种为曝气,一种为混合搅拌。
工作原理:
在DJAM-I内,一定压力的工作介质(一般为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经过内喷嘴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来,形成一股高速轴对称射流束。这股射流束穿过吸气室后经一定的射流距离后进入射流器的混合腔。
在此期间,射流流动边界附近处的工作介质与周围静止流体(空气)之间存在速度不连续的间断面,间断面受到高速射流束不可避免的干扰,失去稳定而产生涡旋,卷吸周围空气进入射流束,同时不断移动、变形、分裂、产生絮动,其影响逐渐向内外两侧发展,一方面向射流束中心扩散,同时也向周围静止空气扩散,形成内外两个自由絮动的混合层。
工作介质边缘的物质被加速,空气进入射流中,并在扩大的射流中被吸收、加速、掺和到增大的射流束中。因此,与这股高速絮动射流束相接触的空气被工作介质携带至混合室。这时吸气室为真空状态,外界空气随即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
卷吸进入的空气获得动量而随同原来的流体向前运动,原来的流体失去动量而流速降低,在混合层中存在一定的流速剃度,从而形成很强的剪切力。这些剪切力能把边界上的涡流加以切割,同时又引起剧烈的絮动。这种附加的絮流能促进很高的氧转移力与充分的流体混合作用。
卷吸与掺混作用的结果,射流断面不断扩大,流速则不断降低,流量却沿程增高。工作介质的压能在在喷嘴处转变为动能,而在吸气室中一部分动能转变成压能,以供给引射空气之用。在进入混合室,工作介质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射引空气;另外,混合流体在混合室中的流动过程中由于剧烈的絮动搅拌及水力剪切,液体与气体间的质量交换与能量传递作用使混合流体的速度趋势趋于均衡,同时发生混合流体的动能相反地转变为亚能。
气液混合流由混合室喷嘴以一个较高的速度喷射进入废水,由于与周围液体存在较大的速度差,所以仍具有强大的二次切割作用。另外,射流束扩散而流速迅速减小,动能转变为亚能,导致压力升高,能量由液体传递给气提,液体对气体压缩做功,气泡直径逐渐减小,而氧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提高,使射流空气的氧可以最大随度和最大限度地溶入气液混合流中去。
在SBR池底部,从射流曝气器内至喷嘴释放出的气泡最终在睡眠破灭的整个期间有四个传质阶段:§在喷嘴内形成气泡;
§在水平方向惯性流动;
§在垂直方向上升流动;
§由水力搅拌方式形成二次絮流。
工作介质与混合腔力被见且的非常笑的气泡组成一种乳白色的气水混合物,径混合腔喷嘴喷射至曝气池中时可以看到一种细小气泡的羽状物向曝气池的各个方向扩散,此时起一般鼓风曝气的充氧作用。
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DJAM-I型
规格:φ1420×685mm
工作气量:800-1200m3/h
循环水量:360-400m3/h
氧利用率:22.0-28.2%
充氧能力:76.5-89.6kgO2/h
动力效率:4.17-5.36kgO2/kw•h
服务面积:70-90m2
内喷嘴:φ32流速:12.44-14.51m/s
外喷嘴:φ80流速:12.61-13.93m/s
外接管径:空气DN200液体DN200
材质厚度:外腔5mm内腔8mm
喷嘴组数:10组(双层喷嘴)
数量:12套
材质:FRP
使用寿命:≥25年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