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满足那些要求?
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
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影响;
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27、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如何确定?
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m;
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泵房在湖泊、水库或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并应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28、简述取水构筑物进水口的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1)位于江河上的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流钓水文和泥沙特性以及河床稳定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0.5m,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3m;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m;
(2)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冰情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29、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栅条间距如何确定?
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宜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宜为80~120mm。当江河中冰絮或漂浮物较多时,栅条间净距宜取大值。
30、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过栅流速如何确定?
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应根据水中漂浮物数量、有无冰絮、取水地点的水流速度、取水量大小、检查和清理格栅的方便等因素确定,宜采用下列数据: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2~0.6m/s;
无冰絮时为0.4~1.0m/s;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1~0.3m/s;
无冰絮时为0.2~0.6m/s。
31、虹吸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及其管径,应根据最低水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管道停止工作时,其余管道通过的流量应满足事故用水要求。
进水自流管和虹吸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
虹吸管宜采用钢管。
水泵篇
1、请简述水泵的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水泵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动能或势能。
分类: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其它类型水泵(螺旋泵、射流泵、水锤泵、水轮泵、气升泵等)。
2、在城镇及工业企业的给排水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水泵是叶片式水泵,其中又以离心泵最为普通,请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启动前,应先用水灌满泵壳及吸水管道,然后驱动电机,使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此时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经蜗壳中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道,由压水管道而输入管网中。
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吸水管而源源不断的流入叶轮吸水口,又受到高速旋转的叶轮的作用,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这样,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3、请简述离心泵装置的定速运行及调速运行工况?
由水泵的特性曲线可知,每一台水泵在一定的转速下,都有它自己固有的特性曲线,此曲线反映了该水泵本身潜在的工作能力,这种潜在的工作能力,在现实运行中,就表现为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及效率值等,这些曲线上的实际位置,称之为水泵装置的瞬时工况点,它表示了该水泵在此瞬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定速运行工况是指水泵在恒定转速运行情况下,对应于相应转速在特性曲线上的工况值的确定。
调速运行工况是指水泵在可调速的电动机驱动下运行,通过改变转速来改变水泵装置的工况点。
4、请简述水泵比转数(ns)的概念及意义?
由于叶片泵的叶轮构造和水力性能的多种多样性,大小尺寸也各不相同,为了对整个叶片泵进行分类,将同类型的水泵组成一个系列,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泵共性的综合性的特征数,作为水泵规范化的基础,这个特征数称为水泵的相似准数,又称比转数。
5、请简述泵站中的水锤及其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
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水流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剧烈的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称为水锤。
泵站中常见的水锤主要有三大类:关阀水锤、停泵水锤及启泵水锤。
关阀水锤是指管路系统中阀门关闭所引起的水锤;
停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开阀停机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流速发生剧变而引起的压力传递现象。
启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组转速从零到达额定值或从启动到正常出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锤。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