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在较低pH值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并不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出现了反常现象。
如图2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在碱度不足时,反应NH3+H2O=NH+4+OH-朝逆向移动[14-15],原因之二是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硫氰酸盐[16],存在氧的条件下,硫氰酸盐先被水解为氰酸盐和硫化物,然后氰酸盐再次水解为氨根和重碳酸根,总反应式可以如下表示:SCN-+3H2O+2O2=HCO-3+NH+4+SO2-4+H+。
图中3个试验都是在T=25℃,曝气量为0.4L/min下进行,不同的是pH值。由图可知,pH=9.0时,氨氮去除率随时间波动最为剧烈在30min时,氨氮浓度反而比原水的大。在60min时,pH值变为8.61,可推测硫氰酸盐的最大水解度是发生在8.6到9.0之间。所以,若要在较低pH值下去除小部分氨氮,吹脱时间不要过长,可控制在半小时内。
同时试验证明,,可以减弱硫氰酸盐、氰酸盐的水解作用,随着温度及曝气量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基本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常现象逐渐减弱,当T=35℃,曝气量为1.33L/min条件下,反常现象消失,如图3所示。其中试验1条件:T=25℃,pH=10.05,曝气量为0.4L/min;试验2条件:T=30℃,pH=10.03,曝气量为0.8L/min;试验3条件:T=35℃,pH=10.05,曝气量为1.33L/min。
3结论
(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温度、pH值、曝气量对吹氨效率的主次顺序即pH值>曝气量>温度;在CODcr为10533.6mg/L,总酚1274.2mg/L,挥发酚332.97mg/L,总氮613.14mg/L,氨氮418.8mg/L水质条件下,吹氨的pH=12,T=35℃,曝气量为1.33L/min,吹氨60min,脱氨效率为43%左右,且随吹脱时间的增加,去除率也随之增加。
(2)在pH值为12±0.1、曝气量为1.33L/min条件下,在60min内,氨氮的去除率主要受pH值控制,随时间的增长去除率增加;在60-120min,氨氮的去除率主要取决于温度,提高温度有助于脱氨效率的增加。
(3)在较低pH值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并不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出现了反常现象。通过提高氨吹脱的温度及曝气量,该现象可以减弱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略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