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吸附剂的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分别取0.001、0.002、0.003、0.004、0.005g吸附剂加入到20mL、80mg/L的甲基橙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为3.93。在25℃,一定转速下搅拌2h,取样,离心,测定浓度并计算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吸附剂的单位吸附量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吸附剂上未被利用的空余吸附位点增加。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吸附效率明显增大,在吸附剂量为0.002g时,去除率已经达到了93.5%,吸附剂量继续增加,去除率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是由于在静止状态下,吸附效果与吸附剂和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关。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导致溶液中有效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在吸附剂达到一定量后,对甲基橙的吸附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2.3吸附动力学研究
取0.01g吸附剂加入100mL的甲基橙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为3.93。在25℃,一定速度下搅拌,按照一定间隔时间进行取样,离心,测定浓度并计算吸附量qt,作qt-t曲线,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逐渐增大,在大约180min时吸附量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吸附达到平衡,此时吸附容量达到了851.47mg/g,而未改性的CNT/COOH在相同条件下其最大吸附量仅为466.6mg/g。
为了更好地研究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两种动力学模拟,两种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吸附速率和潜在的速率控制阶段。对所有数据分别进行假一阶和假二阶动力学模型线性拟合,分别如图4(a)、图4(b)所示。
假一阶动力学模型和假二阶动力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如下。
假一阶动力学模型:
假二阶动力学模型:
式中:qe——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mg/g;
qt——时间t时的吸附量,mg/g;
t——吸附时间,min;
k1——假一阶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min-1;
k2——假二阶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mg/(g•min)。
假一阶、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参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假一阶动力学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297,但是计算的理论吸附量要远远小于实际的吸附量。对于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其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999,理论计算的吸附量与实测851.47mg/g非常接近。因此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PEI-CNT/COOH对甲基橙的吸附。由此表明改性碳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吸附过程可能受速率控制。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