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抄近路过去:厌氧氨氧化
不久前(2017年4月下旬),在《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上,彭永臻院士做了题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的技术报告,报告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应对CN比失衡的渗滤液处理的技术优势和工艺原理。小编听了,顿觉拨云见日;据小编了解,工艺瓶颈是对运行的要求高,目前国内在运行的案例只有湖北十堰项目等少数几个,技术由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排水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小编在北京排水集团张树军博士处获悉,截至目前,十堰项目已稳定运行2年,效果很好,但膜的运行维护不容易。张博士的“红菌”能否像“红军”一样星火燎原,红遍大江南北,我们拭目以待。
有诗为证:
《“红菌”长征》
“红菌”不怕维护难,
万水千氮只等闲。
有条近路,你想不想走?
3不走寻常路:生化-芬顿-生化
想当初,渗滤液排放执行旧标准(GB16889-1997)时,大家都玩“生化工艺”,叵耐一诏令改,新上的渗滤液项目清一色的膜。这时,杭州天子岭项目独树一帜,采用“BBR-两级芬顿-BAF”工艺,据业主单位杭州环境集团陆总介绍,该项目近年来一直稳定运行,欢迎有疑问的同仁前来证实和考察。据汪晓军教授介绍,目前国内采用类似工艺的项目在湖南省已有多个,都没有使用膜,目前,上述项目基本达标运行,有的项目TN稳定达标有困难。小编以为,芬顿工艺的稳定运行、投药量的精确控制是重要环节。这条非比寻常之路还需砥砺前行。
有诗为证:
《登天子岭》
两级芬顿依水进,
盐份无膜入海流。
欲穷千级污染物,
酸根更上一层楼。
眼镜熟悉吗?我从不走寻常路
全量高级氧化,还有臭氧高级氧化,下篇再叙。
4是不是当前的标准太变态了?
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渗滤液排放标准制定过严,处理费用投入不足,致使各地多不能达标,目前环保部督察组披露了一批渗滤液处理和建设进度不力的项目,这仍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有人认为,制定标准应当立足当前的技术、资金条件的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否则,是拔苗助长,无疑会毁掉整个行业。
小编看来,标准确实可以探讨,法律甚至宪法都可以修订,凭什么一个区区的渗滤液标准不能探讨和修订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跳出渗滤液行业,纵观给水管网漏损、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泥处理处置的的标准和目标,哪个不“高标准、严要求”?哪个不变态?
不过,话双说回来,难道变态多了,就不算变态了?
不过,话叒说回来,标准可以探讨,但在施行期间,是不是应该先设法达标?
不过,话叕说回来……(请饶恕小编双鱼座的纠结)。
不纠结了,还是来首诗吧:
《离骚》
“标”漫漫其“修”远兮?
池满满还特么下雨兮!
在大雨中,我站在调节池旁,泪水如渗滤液一般满溢而出:“说好的设计处理能力呢?!呜呜~天呐~要是再下雨,老子要去跳江了。
其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立足现实,我们仍有出路。
下一篇“几条推荐路线解析——渗滤液魔咒破解之路(下)”,将在两周内发布。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