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喷雾处理技术原理为:单位时间内,废水量与烟气量、烟气管道行进长度、内部温度有直接联系,由于机组运行状态各异,进而废水量不尽相同,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废水量蒸发效率,同时,降低管道腐蚀几率,使用CFD软件针对废水运动进行数值模拟,促使烟气持续流动,并且能够避免出现管道腐蚀现象,能够全面保证除尘器完整性。
烟道喷雾处理技术应用后,实现烟气湿度增加、温度降低的效果。烟道喷雾技术应用时,务必达到技术实施条件,进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零排放效率,优化技术应用效果。
对于烟气量,烟气量大小与喷水量大小有直接影响,对此,应根据工程符合情况合理控制烟气量;对于水量,应根据工程灰渣利用进程,有计划的匹配脱硫废水水量;对于烟温,在适当位置安装雾化喷嘴装置,通过数学模拟计算的方式测量烟道温度。
烟道喷雾处理技术适当改进,能够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并且还能在脱硫废水零排放方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首先,转移蒸发段于空预器前段,一般来讲,280MW机组空预器前段烟气温度在375摄氏度左右,烟气量大约为410万m3/h,这一条件下,脱硫废水被汽化处理,如此操作,能够取得良好的蒸发效果。
然后,使用旁路烟道喷雾蒸发处理技术,该技术巧妙应用,能够提高烟气回收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烟道温度。这一技术针对性处理脱硫废水,在此期间,适当延长旁路烟道长度,确保废水高效蒸发,待废水蒸发后,移动烟道至除尘器前方。
最后,坚持协同处理原则,脱硫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烟气、固体废物,同时,兼顾设备维护、运行成本等问题,尽可能减少环境隐患,综合评价周围环境。
2.5脱硫废水其他处理方法
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处理上述介绍的几种外,还可以通过中和处理、重金属处理来实现废水零排放目的。其中,中和处理即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将工程废水放入混合池,之后添加化学试剂,目的是为了调整pH值,待发生中和反应后,高效去除离子物质。
重金属分离处理即针对产生的氢氧化物分离,通过添加硫化物,待生成难容于水的硫化物后,实现重金属离子处理目的。
随着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这为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厌氧-缺氧工艺用于脱硫废水处理,能够高效去除硫酸盐,并将其转化为单质硫,与此同时,应用MD-SANI工艺进行互利共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废水利用率,能为脱硫废水高效利用提供思路。
3?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工程应用
3.1焦作万方铝业热电厂
该热电厂使用新型余热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所应用的工艺主要有软化预处理、双膜法、蒸发结晶法,同时,配合应用电絮凝反应器耦合双碱法,废水预处理后,对其软化处理。为保证处理后的水资源能够发挥淡水价值,借助双膜法提高淡水利用率,并适当减少废水量,最终零排放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并且电能资源高效节约。
3.2佛山三水电厂
电厂处理脱硫废水时,零排放处理方法为预处理方法结合蒸发法,其中,优选卧管喷淋MVC设备充当结晶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电能。与此同时,应用固废干燥系统,为确保水循环供应,将生成的蒸馏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
广东省佛山市某电厂的2×650MW机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采用了“两级卧式MVR蒸发器+两效卧式MED+结晶+盐干燥系统”,处理量为21m3/h;为避免浓盐水腐蚀设备,MVR和MED需使用特殊不锈钢或钛材料,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蒸发结晶系统投资4650万元,其中不包括土建费用和安装费用。
3.3广东河源电厂
该电厂针对脱硫废水处理时,所应用的工艺为混合工艺,即预处理结合四效多级蒸发,以及结晶工艺,其中,预处理工艺针对废水絮凝、中和,借此减少悬浮物,大大提高PH值,以便为接下来废水处理工作做好铺垫,最终脱硫废水处理量大约21m3/h。
广东河源某电厂2×550MW机组零排放系统,采用四效强制循环蒸发器和结晶系统,系统处理量为21m3/h,其中脱硫废水19m3/h,处理系统投资高达9700万元,其中蒸发结晶系统投资为7050万元。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