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烟气经脱硫脱硝后,可选择直接通过脱硫脱硝装置自带烟囱排放或由焦炉烟囱排放2种方式。若选择直接通过脱硫脱硝装置自带烟囱排放,则当发生停电事故时,烟气必须通过焦炉烟囱排放,而焦炉烟囱由于长时间不使用处于冷态,无法及时形成吸力而导致烟气不能排放,从而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脱硫脱硝后的烟气若选择通过焦炉烟囱排放,由于当前很多脱硫脱硝工艺经净化后焦炉烟气温度低于130℃,这种低温将使烟囱吸力不够、排烟困难,从而引起系统阻力增大、烟囱腐蚀,不利于整个生产、净化系统稳定,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1)钠基干法脱硫+除尘+低温脱硝工艺
该技术源自欧洲,已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由于干法脱硫温降低,无需再对烟气补热,脱硫除尘后可直接进入烟气脱硝系统,或者脱硫后,直接进入利用脱硝除尘一体化滤袋进行脱硝除尘协同处理。该工艺的特点一是装置投入使用后不影响焦炉的安全生产;净化后的烟气返回原焦炉烟囱,使其始终在热态运行满足焦炉生产所需的吸力;二是装置操作弹性强,污染物可以稳定达到焦化行业国家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标准;三是采用干法脱硫,没有湿法脱硫带来的“气溶胶”产生的次生大气污染问题;四是脱硝反应是在脱硫+除尘完成之后进行,将烟气中的对脱硝催化剂有影响的杂质(焦油,多铵盐、粉尘颗粒物等)已经脱除。延长脱硝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再生导致的开工率低下的问题。
(2)低温SCR脱硝+氨法脱硫+烟气再热技术
该技术脱硫脱硝效率均较高,但是存在SCR催化剂易堵塞,脱硫后需要消白等问题。
(3)SDA脱硫+SCR脱硝技术
该技术在宝钢得到应用,采用旋转喷雾干燥法(SDA法)烟气脱硫,脱硫剂为Na2CO3溶液,脱硫后烟气经布袋除尘收集颗粒物,脱硫剂循环利用。脱硫后烟气升温喷氨,在脱硝催化剂的作用下脱硝。该方案的特点是:一是钠基SDA脱硫。适合焦炉烟气温度区间,脱硫反应动力优,烟气温降少,溶液制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二是系统内颗粒物净化。脱硫并干燥的粉状颗粒进入布袋除尘器净化处理,避免对脱硝催化剂影响,实现颗粒物达标排放。三是低温SCR脱硝。SCR脱硝反应温度200~225℃。四是加热炉烟温调节。配置加热炉补热、混合,燃烧强度自适应控制,满足脱硝反应温度均匀性要求。五是脱硫脱硝一体化,SDA脱硫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先脱硫便于实现低温脱硝。缺点是脱硫烟温降低10℃,需要补热才能适应脱硝催化剂。
(4)焦炉烟气尘硫硝陶瓷催化滤管一体化技术
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陶瓷滤管一体化技术,将传统的干法脱硫、过滤式除尘和低温SCR脱硝有效地集成结合在一起,具有以下特性:以陶瓷催化滤管为核心工艺部件,简化传统脱硫脱硝除尘的复杂流程,三合一,系统稳定可靠,通过空间优化和立体布置,可大大节约占地面积。与干法脱硫相结合,采用全干法工艺流程,无任何废水产生,达标烟气经烟囱排放,无需烟囱热备且工艺无白烟产生,过滤截留下的脱硫灰和粉尘主要以CaSO4、CaSO3、CaO等物质存在,飞灰中无重金属离子,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5)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是在炉内采用各种燃烧手段来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主要有空气分级燃烧、再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等,该技术主要适用于燃煤锅炉和热风炉。
焦炉中已应用的类似技术有分段燃烧和废气循环,但对于已建成的焦炉,无法进行改造。为控制NOx的生成,可通过控制燃烧温度、改变燃料结构来减少NOx的生成。
(6)活性炭法
活性炭法脱除NOx的过程类似于SCR反应过程,可认为是吸附与SCR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或低温的SCR反应。炭材料既起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承担吸附剂的作用。主要的反应是活性炭在90~250℃之间催化还原NOx至氮气和水,此温度范围恰好在工业锅炉烟气排放的窗口温度内,同时脱硫脱硝后的活性炭能用多种手段再生,重复利用来降低成本,消除了二次污染。商业化应用的活性炭脱硝工艺包括日本住友、日本J–POWER(MET-Mitsui-BF)和德国WKV等几种主流工艺。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