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评论正文

从环保到环保产业到底有多远?

2014-09-10 08:30来源:中国新时代关键词:环保产业火电脱硫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人现在谈话自由轻松了,但呼吸更困难了,空气中充满烟雾。长此下去,未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将变成一场生态噩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位官员考察中国的生态环境时,曾痛心疾首地说。“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难循环”,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呈现出这样五大特点。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否则我们的资源难以支撑长期的发展,环境也难以保护。

严峻的环境问题已逐渐引起中国社会关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国家对环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客观上,正渐进实践着悲天悯人的学者们所提倡的“绿猫”模式。

融入盛宴之中

有观察者分析,环保在产业和投资上都正在出现一轮热潮,真正的黄金期正在到来。

然而,环保产业绝不仅仅是传统垃圾回收甚或电子垃圾回收,它广泛涉及了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循环使用、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等领域。

按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狭义的环保产业指末端处理,即在环境污染控制和减排、污染处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技术、信息服务的产业或行业,而广义的环保产业则指全过程防治,即不仅涵盖了狭义的内容,还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产品。

早在1972年,OECD就提出了PPP原则,即污染者付费原则,以解决谁为环保买单的难题。不过,对于一个产业来说,仅有买单人还远远不够,究竟谁来提供原料,又有谁来制作这一盛宴,让买单人享用,并真正完成买单的过程,则显得更为重要。

在西方,这个“设宴”和“买单”的过程早已是一种常态,环保也早已成为公认的新经济增长点。尤其在欧美一些国家,环保产业的产值占据着国内生产总值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也正在融入这个“大宴席”之中。

仅就中国目前的基本形势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格局而言,环保在国内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争议的;同时,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可观的上升空间与超强的发展潜力也自不待言。

近些年环保产业的突破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家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环保措施的出台与既有措施的执行力度都得到了极大推进。同时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带来的旧产业、旧工艺更新换代,扩大了市场对环保设备的需求。

市场需求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越多的企业应用环保设备和技术或向环保型企业转变,为此提供技术和设备及相关服务的环保企业的日子就越红火。

如今,外资也对中国兴起的绿色工业充满了向往,并开始跃跃欲试。最让他们心动的显然是潜力巨大的中国环保市场。请看一组有关中国环保产业的数据——

1,119亿元:“十五”期间,中国中央财政安排环境保护资金1,11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国债资金安排1,083亿元人民币,1996年到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达到9,522.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1.0%,2006年,环境保护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12,000家:目前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年产值约600亿元人民币;

10%:据国家环保总局透露,中国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意味着,每减少1%的污染,就提升了1%国内生产总值⋯⋯

针对许多人将环保产业视为微利产业,认为环保赚不到钱甚至是“亏本买卖”。其实,环保业并非微利产业。应该相信的是,随着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支持和对市场有效监管的力度,环保业将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增长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火电脱硫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