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技术需淬几重火?

2016-05-17 08:42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杨奕萍关键词:土壤修复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污染场地及其修复已成环境焦点问题之一,也得到了决策层和环境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业界在呼吁配套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同时,也热切关注修复技术是否安全可靠,修复工程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相比水、大气污染防治较为滞后,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水、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起步较晚,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修复技术体系。

在日前举行的“中德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与装备交流展示会”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杜琳就表示,“土壤修复行业近几年迅速崛起,受到政府、环保部门、产业和投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当前修复技术研究相对滞后,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和装备十分缺乏,土壤修复项目的管理水平还亟待提高。”

在土壤修复技术上,发达国家已经应用相关技术多年,我国仍缺乏技术实际应用经验 。

国外修复技术能否“拿来就用”?

单纯引进国外修复技术不能完全解决我国污染场地修复问题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在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并不断有新型处理技术出现。美国在1994年就已总结了针对污染土壤、底泥和地下水的十四大类、59种工程修复技术。”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国从“十五”起就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十二五”开展地下水修复研究。虽然时间上相对国外晚了一些,但是近些年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得到了决策层和环境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技术方面,2014年,环境保护部首次制订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向社会介绍了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等15种成熟、实用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

“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存在污染浓度高、污染类型复杂、地质类型多样、地下水埋深浅(南方地区)、修复工期短等特点。单纯引进国外修复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问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工修复”)副总经理李书鹏坦言。

他进一步解释,譬如说,黏土类污染场地在我国非常普遍,针对这种类型的场地,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气相抽提技术、多相抽提技术、抽出处理等技术无法适用于此类污染场地,因此开发或引进适用于此类地质类型的修复技术势在必行。

“我国与国外在土壤修复技术上不存在代差,但是发达国家已经运用相关技术多年,我国仍缺乏技术实际应用经验。我国特有的大面积农田污染问题,没有现成的国外治理经验可以借鉴缺乏,缺乏有效、经济、可大面积推广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补充道。

对此,龙涛也表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是环境工程、土壤学、水文地质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要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和装备体系”。

延伸阅读:

污染土壤修复需统筹推进

原标题:土壤修复技术需淬几重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