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污染土壤修复需统筹推进

2016-05-17 08:4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谷庆宝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土壤污染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环保重点工作之一。当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16.1%。从国家层面进一步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尽快启动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修复管理的法律法规缺失。政策法规不完善是我国推进土壤修复进程的主要阻碍。虽然我国从2006年开始颁布部分土壤相关的部门法规和规划,但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测监控体系、修复技术体系等。国家层面针对土壤污染防治与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因此土壤污染的法律责任主体、污染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问题缺乏明确界定。这就极大限制了土壤修复工作的推进。土壤修复与其他环境治理一样,根本驱动因素还是法律法规。

第二,修复资金的筹集渠道不丰富。国内污染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目前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政府投资。这也是当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约占当前修复资金总量的70%,其中包括国有企业修复自身污染土壤产生的费用。因为在当前的关停与搬迁企业中,多数污染企业为建厂时间很早的国有大企业,这些厂址修复的资金最终也是来自国家资金。二是国际援助资金。这些资金来自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双边援助等,资金一般多用于对中国一些履约化学品污染土壤的修复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订。三是社会资金。土地开发商在开发能够增值的地块时,愿意全部或部分付费进行修复,从而拥有对修复后地块的开发权。社会资金目前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我国政府目前正着手制订一些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政策机制,从而实现以多渠道融资修复污染土壤。

第三,修复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国内的污染土壤修复多为土地开发驱动型,因此目前的修复技术多以异位修复为主,修复评价方法也多为评估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但国内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类型及用地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修复技术的多样化。而仅以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作为效果评价指标,方法过于单一,不能适用于以减少污染迁移性和以切断暴露途径为主的一些修复技术的效果评价。

第四,修复技术选择不够科学。目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筛选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如一些地方对重金属浓度不高的农田污染土壤采用淋洗的修复技术等,同时,存在刻意夸大本单位拥有技术功能和效果的现象。修复技术的不当选择,使土壤修复工程的投入效益比大打折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二次污染。针对我国城市企业关停搬迁遗留污染土壤、农田耕地污染土壤和石油、矿山污染土壤修复,不同类型污染土壤有其主流的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包括污染物减量化技术、降低污染迁移性的技术和切断暴露途径的技术等。只有合理选择修复技术,才能经济、有效地实现修复目标,并减少二次污染风险。

第五,修复过程管理不全面。污染土壤修复的土地开发驱动型,必然导致技术选择以异位修复为主。然而在异位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污染土壤的挖掘、长距离运输、异地暂存以及异地实施修复等环节,而现有监管部门难以实现分阶段、分区域密切跟踪。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修复过程中对二次污染的控制不到位,开放式挖掘、开放式运输、没有控制措施地随地堆放。还有一些企业,在污染土壤的运输过程中甚至发生偷倒现象。另外,一些修复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从固相转移至液相或气相,而监管往往只注重土壤是否干净,忽略了对转移污染物后的介质治理的监管。

推进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

综观我国当前污染土壤修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趋势和我国的实际需要,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法律法规制订。本着我国土地国有制等国情,基于国内土壤污染防治已有的管理和工程实践,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立法经验,制定一部我国专门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应明确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多部门合作以共治土壤污染,特别是要厘清环保与农业、国土资源、工信及建设等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考虑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在污染物来源、污染物迁移途径、保护目标受体、修复模式等多方面的不同,我国应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领域,分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加以规定,明确预防土壤污染及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或整治的责任主体、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另外,应当明确规定土壤污染防治纠纷的处理及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土壤修复技术需淬几重火?

原标题:污染土壤修复需统筹推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