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观察】民营资本参与PPP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06-18 08:25来源:元亨祥经济研究院作者:管清友关键词:PPPPPP项目民营资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中西部市县财政预算有限,亟待信用保障

对于东部较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备,且财力雄厚,PPP模式的适用性相对有限。但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欠缺,急需引入PPP模式改善这一困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PPP项目投资需求,但问题也随之产生,根据财政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明确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而中西部市县可谓是民间资本参与PPP的主战场,这一规定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政风险,但是极大地制约了民间资本参与PPP模式的可能性。

5营改增后,PPP项目面临税务挑战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对参与PPP项目的建筑企业来说,除了将面临11%的增值税以及部分成本支出或难以取得进项抵扣等行业性问题以外,还可能遇到一些PPP项目所特有的税务挑战。

如根据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和会计准则,PPP项目公司实施建造行为所形成的资产很可能不被确认为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是由项目业主或政府实施机构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而出现发票抬头与会计处理不一致的情形,这将给建造支出的进项税抵扣带来潜在风险。

6民营企业相对弱势,难以从PPP项目竞争中取胜

政府偏好的问题,部分政府对国企青睐有加,对于产生稳定现金流收益可观的项目,首选国企,进而导致国企成为PPP领域的主导者,迅速“抢占”商机,国企领衔下的PPP样本层出不穷。

据国务院专项督查结果显示,由于国企同政府的联系紧密,民企在PPP项目申请过程中自然处于弱势,压根不是对手。更有甚者,有的地方PPP项目就是为国企量身定做,有的甚至直接拒绝民企参与。

另外,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对民企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部分民间资本难以达标。

从而导致大部分的PPP项目被国企央企所垄断,民间资本参与“无门”。

7政府契约意识淡薄,民间资本投资缺乏保障

在地方财政压力剧增、融资渠道萎缩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将PPP模式视作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大力推广PPP模式的目的在于替代原有的地方融资平台,并试图将债务杠杆强加给社会资本。

一是政策变更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新政策时,可能并不考虑社会资本利益,随意制定新政策或变更原政策。

二是政府兑现风险,为促成合作,一些地方政府在前期会对社会资本做出脱离实际的保证或难以兑现的承诺,致使在合作期内兑现缩水或完全不予兑现。

三是政府换 届风险,由于PPP项目周期长,项目运营期通常长达20-30年,一些地方政府换 届或换领导后,对上一届政府政策不连贯甚至不予承认,“新官不买旧账”。

PPP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政府履约责任和能力至关重要。考虑到地方政府以往存在信用透支问题,“合同是张纸,签完随时改”,导致民间资本对政府诚信履约信心不足,参与PPP有“怕陷阱、怕违约、怕反复,缺乏“定心丸”。

8收益偏低是制约民间资本参与的重要因素

PPP项目大多为微利项目,收益率一般为6%-8%,对民间资本而言,相对于前期巨额的资金投入、高昂的融资成本,吸引力不足。

日前,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贵州等七省发改委为民企挑选的项目中,收益率分化较大,盈利能力较强的项目,预期收益率可达8%-9%,稍低一点的项目也大概在4.9%-6.5%左右。而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分析报告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14.04%,虽然近期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该数据会有所下调,但还是会超过目前大多数PPP项目能带来的回报,导致民企对PPP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同时,有的基层政府不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模式,而把一些资金来源少、回报率低的项目上报做PPP;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资本来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项目在“项目识别”和“项目准备”阶段徘徊,导致项目进度慢、落地率低。

原标题:【首席观察】民营资本参与PPP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