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互联网+智慧环保的机遇在哪?

2016-09-29 16:23来源:中国环境网作者:徐丽莉关键词: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环保大数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问题有哪些?

重建设轻共享 不统一不互通 条块化碎片化 缺人才能力弱

尽管机遇优势凸显,但在推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中,智慧环保建设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来看,智慧环保往往比较重视感知层、传输层的建设,而忽略了智慧层和应用层的优势,还没有转化成应用优势,”用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作波的话来说,智慧环保做到了接天线,但还没有做到接地气。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程度有限,公众也没有真正进入到共治圈,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有限,智慧环保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从“天线”到“地气”的转换过程中,环境信息共享无疑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正处于从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型的阶段,智慧环保成为建设重点,“但是,部分项目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资轻共享的基础层面上‘自转’,而没有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公转’。”张作波点出了问题的症结。

河北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徐俊华从环境信息化发展的脉络指出,问题是长期积累造成的:“早期各业务部门都建设各自的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部门不互通、系统不关联,形成了数据烟囱和孤岛的状况。”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标准、系统都是可以依靠技术实现的,技术的发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这种问题的根源是我国管理体制问题。目前的管理体制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是条块分割的,信息也是条块分割的,每个部门都自成一体,无法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曾维华说。

近些年,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地区,数据多元、数据打架问题有所缓解,基本实现了互通共享。对于这些地区,张作波认为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不让数据沉睡,真正用好、用活。但目前最大的制约在于数据挖掘人才严重缺乏,数据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解法是什么?

做好顶层设计 开展数据整合 开放政府信息 吸引公众参与

智慧环保建设遇到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问题的解决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仅靠对个别问题的修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智慧环保建设还需要从“头”计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议说,做好顶层设计是基础,全国可以自上而下构建一套科学的智慧环保顶层设计方案,解决横向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实现纵向业务协同。“这将有效地杜绝九龙治水、八方标准的问题。”甘肃省环保厅厅长孙玉龙表示。

国家层面上,环境保护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了《环境保护部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建设单位不再独立申报,而是提出信息化项目需求,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统筹建设内容,编制项目年度计划。今年年初,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一个机制、两套体系、三个平台”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框架。

在地方的实践层面,个别地区积极开展探索。徐俊华介绍说,河北2014年就率先在全国颁布了《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去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胡军认为还需要相配套的标准、规范,建设完善数据标准、传输标准、通讯标准、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

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为环保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奠定了基础。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恒俭认为,环保部门要借智慧环保的机遇,重新梳理环保业务,用信息化打通部门壁垒,实现各部门的协同,比如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程春明介绍说,去年环境保护部已经着手整合了需求较为迫切的17个业务系统,今年还将完成57个业务系统的整合。

地方环保部门也开展了整合工作。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苗加兴介绍说,天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将全市39家成员单位、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业务系统整合到了平台中,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大气。

环境信息整合后,如何让智慧环保释放“智慧”?汪玉凯认为,政府要加强数据公开力度。政府是最大的公共资源数据源,一个政府几乎每时每刻都产生权威的信息,透明政府要求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既包括政府部门之间开放,又包括向社会开放,数据只有通过开放、挖掘、处理、分析才能产生价值,而后变成资本。

胡军也建议借公众之力,成环保之事。环保部门可以将数据分阶段、分步骤地主动向公众公开,通过公开数据,让数据活起来,让公众用起来。他认为“高手在民间”,吸收社会大数据挖掘人才,参与环保大数据应用,这也是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

据了解,国家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正在建设中,目标是整合所有涉及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集成所有要公开的信息,统一向社会公开。整合后的企业环境信息数据也将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

同时,张恒俭也指出,公众感受到的是大环境,智慧环保就是要打通环境管理每个环节,实现环境管理细节与整个大环境的有效衔接,这是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是环境转型的要义。

原标题:信息化为环境管理注入大智慧 2016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就信息共享与环境共治展开讨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环保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环保大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