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雾霾系列】西媒:1952年伦敦雾霾之谜揭晓 或有益中国治霾

2016-11-19 09:11来源:参考消息网关键词:伦敦雾霾二氧化硫空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西媒称,1952年伦敦曾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最终导致1.2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当时的媒体是这样描写持续5天的伦敦雾霾事件:浓重的雾霾吞噬了汽车,车速甚至不如秉烛前进的行人;电影院被迫关门,因为能见度还不到前几排;歌唱家因为突发咽喉不适而无法登台演出;肮脏的雾霾钻入室内,也钻入伦敦人的肺里,大批心脏病、哮喘和支气管疾病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去。伦敦雾霾事件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污染事件之一。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11月17日报道,虽然众所周知,导致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碳排放,但60年来产生致命雾霾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尚不清楚。如今一个国际科研组已经揭开了伦敦雾霾事件之谜。许多中国城市如今正在经历与伦敦雾霾事件类似的情况,唯一的区别是,中国尚未出现当年那么惨痛的后果。

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张人一教授率领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和英国等国的国际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报告,指出了导致这一事件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

1952年12月5日当雾霾笼罩伦敦时,起初市民并未感到意外,因为对于厚重的雾霾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严重,伦敦在接下来的日子一直暗无天日。凛冽的寒风迫使人们烧很多煤炭取暖,来自工厂、汽车和家庭的浓烟聚集在城市上空。加之缺少大风的帮助,雾霾久久不散。

在伦敦的很多地方能见度都降低到1米一下,交通陷入瘫痪,上万人出现呼吸问题。12月9日当雾霾消散时,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还有超过15万人入院治疗。英国最新调查显示,当时死亡人数将近1.2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牲畜死亡。此次伦敦雾霾事件迫使英国政府于1956年出台了世界上首部治理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案》。

得益于在中国进行的实验和数据测量,张人一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组成功发现了其中奥秘。张教授指出,过去已知的是,硫酸盐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而碳废气当中的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可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会生成微小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颗粒。但二氧化硫如何形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颗粒的过程并不清楚。国际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碳废气当中的另一种物质——二氧化氮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条件。普通的雾颗粒直径约为几十微米。但雾接下来的蒸发过程会留下更小的颗粒,于是就形成了笼罩城市上空的雾霾。

研究显示,中国也经常发生类似情况。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治理污染,但在全世界20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依然有16座位于中国。北京经常打破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空气标准。实际上,11月17日北京刚刚拉响首个重污染“橙色预警”。当局建议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减少外出。由于供暖已经开始,而且近日少风,北京已经陷入一片雾霾之中。

在中国,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工厂,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发电站和汽车尾气,氨气则来自肥料和汽车尾气。可能生成致命雾霾的化学反应过程再次在中国出现。不同的是,半个世纪前伦敦雾霾的酸性很高,但中国现在的雾霾却偏中性。

最近10年来中国当局一直致力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但是糟糕的空气依然迫使很多人戴上防霾口罩。25年间工业、制造业以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

张人一教授表示,深入理解空气化学过程有助于中国采取有效的治理污染行动。他还相信,随着伦敦雾霾事件之谜被揭开,中国将获得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灵感。减少二氧化氮和氨气的排放或许能够中断生成硫酸盐颗粒的反应过程。

资料图片:10月19日,游客戴着口罩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延伸阅读】国际科研团队:中国霾是中性的,与当年伦敦夺命大雾成分不同

科技日报11月18日报道,1952年12月笼罩伦敦上空5天的一场大雾,夺走多达1.2万人的宝贵生命,其成因数十年来令科学家费解;现在,肆虐在中国上空的雾霾同样令人不堪其扰。二者有什么共同点?是否有区别?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夺命雾霾的成因。

虽然人们早已了解,伦敦大雾致人死亡可能由燃煤排放造成,但大雾和污染“夺命二人组”的确切化学过程在过去60年并未被完全揭示。由美国、中国、以色列和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在中国进行的大气测量发现,伦敦夺命大雾与中国雾霾具有相同的化学反应过程。

硫酸盐是雾的最大贡献者,家居使用燃煤和发电厂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微粒。最新研究揭示了二氧化硫变成硫酸的过程。燃煤的另一副产品氮氧化物最初以自然雾的形态发生,也推动了这一进程。自然雾中包含尺寸为数十微米的较大颗粒,这些雾粒蒸发后就会形成覆盖全城的较小酸性霾粒子,从而造成了当年的伦敦惨剧。这一空气化学过程也发生在当下的中国雾霾中。

但与伦敦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霾来源于尺寸小得多的纳米颗粒。在中国,二氧化硫主要由发电厂排放,二氧化氮来源于发电厂和汽车,而与硫酸发生了中和作用的氨,绝大多数来自肥料的使用和汽车尾气排放,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的雾霾。值得关注的是,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特聘教授张人一表示,中国政府在过去10年一直致力于减少空气污染,因此,更好地了解空气化学过程是开展有效监管行动的关键。这项最新研究成果解开伦敦雾成因之谜的同时,也给中国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思路——减少氮氧化物和氨氮的排放,这或是遏制硫酸盐形成进而减少雾霾的有效之道。

总编辑圈点

冬城雾重,“霾”字一提,人人愤懑怨怼。除却抱怨,竟也人人似专家,指天指地。但我们口中所述有多少是真实的科学?又有多少是人云亦云,是无知公众号洗脑的结果?我们需要真正科学的数据纠正偏差,更希望这些科学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行之有效之法。

原标题:西媒:1952年伦敦雾霾之谜揭晓 或有益中国治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伦敦雾霾查看更多>二氧化硫查看更多>空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