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控制区划的研究与建议

2016-11-28 09:01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作者:陈同斌 雷梅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区域土壤环境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首先应进行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分级和分区,在合理分区之后,再针对每个地区主要环境风险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杨洁、毕军等人在《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原则。我们认为,这些关于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思路比较系统、科学,因此,进行土壤中金属风险区划也同样应遵循下述区划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区域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不是单一风险事件的简单加和,而是多种污染因素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同时,区域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发生、分析和管理涉及自然、经济及社会多个系统。因此只有采取系统分析的手段,才能真正认识区域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内各种土壤重金属的风险及内在联系和综合效应,才能真正揭示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一致性原则

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土壤环境风险分布的一致性是土壤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的基础和依据。它可表现为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性质和类型的一致性、环境风险源类型的一致性、环境风险转运空间的一致性、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及价值的一致性。土壤环境风险控制区划要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元各有一致性标准。为便于管理,在进行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划时应尽可能保证风险区的界线与行政区界线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壤重金属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可行性。基于一致性原则而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有利于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在同一风险区内,可采纳相同或相似的风险管理对策, 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3)主导性原则

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区域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制定优先顺序。所以,只有危害较大、发生频率较高的风险事件才是决策者及公众关注的对象,它们也是风险管理的优先内容。事实上,正是这些风险事件反映了特定区域内土壤环境风险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划过程中,必须筛选出主导风险,并以它们为基础进行风险区划。

(4)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潜在环境风险源、风险转运空间及环境风险受体的时空特性及其他性质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即区域环境风险格局将有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人类的“风险观”会有所改变,对风险事件的判断标准也将发生变化,社会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区域环境风险容量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必须根据土壤重金属风险格局和风险容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实施动态风险区划,为区域土壤环境风险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3土壤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

土壤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是包括风险分级分区和土壤修复区划方法在内的方法体系。

3.1 区域土壤重金属风险分级分区方法

(1)区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调查布点方法: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性较大的特点,克服传统的网格布点样本量大等弊端,建立区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的分层抽样误差控制布点方法,通过较少的样本量即可掌握不同程度污染区的分布。

(2)基于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预报方法: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利用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制图,利用离析克里格法预测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及污染概率,从概率的角度对调查区域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预测、预报。根据空间变异分析和概率预测的结果估算污染区域面积,使土壤污染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将土壤污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量化,提高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准确性。

(3)区域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演变趋势分析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受自然、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同时,土壤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与土壤基础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掌握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含量和污染现状、不同赋存形态比例的变化及土壤环境的容量,系统评估土壤系统重金属污染的演变趋势。

延伸阅读:

【技术前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原标题: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控制区划的研究与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