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评论正文

“超级渗坑”触目惊心!到底“坑”了谁?

2017-04-27 10:32来源:中宏网关键词:渗坑污染工业污水渗坑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不曝光就不重视,治理信息要透明

网友“壹子杯”表示,不曝光就永远没人管,曝光了分分钟回应。

网友“张珩-”反问,被大面积曝光了才去调查,过去当真不知道?懒政还是利益输送?

网友“亲亲抱抱导盲犬”也问道,如果没有被群众发现,还要多久才会被重视,没有媒体的报道,会有所作为吗?官员下马就够了?

现代快报评论认为,总结以往的教训,治理信息不透明是一大问题。环保部要求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和治理进度,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这是“点穴”之举。不能再让群众“不明真相”,不能再让群众忍受无妄之灾。让治理的全过程亮明在群众眼前,随时接受监督,这样才能防好死角。

4、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

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表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水千山走遍,最稀罕的就是绿水青山。

中国网评论认为,空气、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是行不通的。此次“污染渗坑”就是一个警示,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只要发现了污染行为,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和治理,一刻都不能放松。

新京报援引环保专家的话说:治理河北17万平米污水渗坑至少需要2亿元——无论砖厂化肥厂还是“两个农民”,恐怕前世今生都挣不到这么多钱;地方或国家财政也无力填饱这样的“无底洞”——先污染后治理,已被证明死路一条:唯有动用“长出牙齿”的新环保法、乃至刑法最新环保修正案,真正“咬痛”危废偷排实施者及其幕后策划人、震慑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切实提高违法排污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5、环保不能仅靠督查,地方应树立起主体责任

网友“荷倌”:领导要出政绩,企业想要盈利的。真不一定都是贪污的锅。环保的费用很高。而且不是一次性投资 是持续性的投资。很有可能会拖垮了企业。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违规排污。被查出来的时候的罚款,可能还没有排污设备贵。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够。都是问题……

凤凰评论指出,以污水肆虐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而言,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成为污染的重灾区?很简单,地方环保部门要么有心无力,缺乏足够的执法支持,往往在地方政府的威力面前败下阵来;要么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甚至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共同对付上级的检查、督查。这也预示了未来的环保督查方向,即必须从督查企业转向督查官员,从督查具体的污染行为转向督查官员的行政行为。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环保压力层层传导,治理责任级级压实,唯有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政府体系内部的条块互动、上下联动,才能理顺机制、形成合力。地方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环境监管不能仅仅依靠上级环保部门的督查,而应该树立起主体责任,让每一级政府都成为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才能最大限度防止污染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影响。

其他:

网友“蔡庆伟”:这不是河北的个例,据我猜测应该是普遍现象,我外地农村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都不吃自己家种的粮食,因为当地大量企业打深井排污,既然河北那也有,相信已经在全国很普遍了

网友“热心市民王太太”:曾经有人说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时候也造成了各种污染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初期有些污染是正常的,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但是,欧美那是在百十年前,环保的设备和技术还有各种缺陷和不足,在目前阶段,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但是我们还这样的肆无忌惮的破坏水质,真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不要脸也不要命了。

科学网援引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的话说,“这批华北渗坑的曝光,更是揭开了废硫酸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没有标准,找不到路径的冰山一角。”曲睿晶建议,应当允许产废企业自身开展循环化改造,建立自己的危废回收再利用装置;建议强制推行产废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谁产废,谁处置,谁回用;谁销售,谁运输,谁跟踪;谁用废,谁记录,谁报备。

中国环境报发文指出,应该有及时、充分的信息公开,让监督从事前就开始。相比于这种事后追责,事前事中的监管到位显然事半功倍。做好政府采购治理服务的信息公开,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程监督,对于规范政企双方行为都可发挥重大作用。

舆情点评:

此事源于民间环保组织的“偶然发现”,使得存在多年的华北工业污水渗坑进入公众视野,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如此触目惊心。

坑人必将坑己。过去谈地方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认为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结果现在却只看到污染地的满目疮痍,周边人的重病缠身,以及地方治污的艰难困窘,“先发展”富了谁?又苦了谁?“后治理”有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容易?恐怕是变成了现在的“后继乏力、难以治理”吧。如果再次试问到底是想要“金山银山”还是“绿山青山”,想必政府和人民心中都有了答案。

但是眼下,后悔已然无用,唯有及时并下力气治理污染才能“将功补过”,而这就需要政府的主导、企业的主动以及全民的参与。

工业等类型企业,是地方发展的主体、大头,也是环境污染的源头,而企业自身投入治污成本一般都比较高,以至于很多企业在处理废水、废气、废物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东掩西埋,只做花钱少的表面工作。殊不知,后续治理起来花费更多。因此,治污应先控制在源头,企业治污如果有政府主导提供适当的环保治理补助,或改善治污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理技术等方式,只要治污成本降低、变得容易,那么企业更愿意边发展边治理,何乐而不为?

今年以来,环保部大力开展地方环保督察工作,到目前为止,各督察组已完成对28个城市的第一轮督察工作,共发现2800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而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源,其实仍在于地方政府的放任与纵容。不然,企业再肆无忌惮,也不会绕得过政府的监管。因此,加强环保部门督查与地方治理的双向互动,应成为环保工作落实的常态。惟有自上而下形成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方才有可能落实好环保责任。

延伸阅读:

河北省下发紧急通知 印发《河北省渗坑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全文)

华北渗坑刷屏的背后:渗坑风险知多少?

原标题:“超级渗坑”触目惊心!到底“坑”了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渗坑污染查看更多>工业污水渗坑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