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垃圾分类 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2017-05-23 09:22来源:法制日报作者:蒲晓磊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垃圾无害化处理绕不过、拖不起,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群众如果不参与、不获益,好事未必好办,更未必能办好。”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关凯道出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显著难题。

而作为促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拉开了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序幕。但委员们发现,虽然进行了17年的探索,但分类效果仍不容乐观。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后发现,垃圾分类缺乏相应法律支撑、垃圾处理机制亟待协调统一、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市场化产业链未完全形成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法律,有条件的地区在实践基础上可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政策支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文明素质教育,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一些委员建议,要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快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步伐。

来一次观念革命

在垃圾分类中,“先分后混”的现象一直广受诟病。

参加座谈会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分析,缺乏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设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没有末端设施的情况下,谈垃圾分类只能是制造出一些漂亮的盆景,不可能建成园林,更不可能形成森林。”刘建国说。

2017年3月30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对具备实施条件的46个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委员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指出,要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艰巨、繁杂和长期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在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黄国柱看来,垃圾问题非常复杂。投送、收集、运输、处理、回收,一环脱节,就可能前功尽弃;而且它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部门多,有效协调难度很大;再加上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利益的纠葛……种种原因决定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黄国柱建议,要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上加强统一筹划设计,注重针对性和号召力,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教育无死角,行动有监督,针对垃圾分类来一次观念革命。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台联会长叶惠丽对此也表示认同。在调研了台湾采取的“垃圾不落地”措施后,叶惠丽认为,应借鉴这些经验,特别要在宣传上下功夫。“倡导垃圾分类的文明生活方式,还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大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

有成功经验参照

虽然垃圾分类整体进展缓慢,但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王尚旭对北京市昌平区辛庄村的垃圾分类与利用作了详细调查。据他介绍,在7名环保志愿者和该村村干部共同努力下,这个普通的村庄实现了生活垃圾95%细分类、80%循环利用。

“这说明我国居民愿意并能够有效实行垃圾分类。在我国推广垃圾分类并不难、成本也不高。垃圾治理需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良性互动,才有可能达到善治目标。”王尚旭说。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可谓水渐到渠渐成。”刘建国说。

原标题:垃圾分类,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无害化处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