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长江生态保护根本大计出台 有何深意?

2017-08-07 09:20来源:瞭望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长江经济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是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集中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仍在持续,水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流域每年接纳废水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部分支流水质较差,湖库富营养化未得到有效控制。中下游湖泊、湿地功能退化,江湖关系紧张;危险化学品运输量持续攀升,航运交通事故引发环境污染风险增加。

在专家看来,正是为了扭转上述局面,规划突出“和谐长江、健康长江、清洁长江、优美长江、安全长江”共建共享,系统构建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

以和谐长江为目标促进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江湖关系和谐发展;

以健康长江为目标促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以清洁长江为目标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优美长江为目标构建大气、土壤等环境安全保障;

以安全长江为目标保障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线”框定保护边界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涵盖领域多,如何抓住关键环节?对此,权威人士认为,划定水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是三位一体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的重要举措。

在水资源利用上线上,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相关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在2922.19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01.09亿立方米以内。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划定并严守水资源利用上线,在总量和强度方面提出控制要求,能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这是中央明确提出的思路。城镇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不得突破水资源承载能力。而且,长江流域还承担了为其他地区供水的功能。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规划强调的又一举措。合理划分岸线功能,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沿江森林、草地、湿地保育,大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等,都是其中内容。2017年底前,11省市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加快勘界定标。按照要求,地方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时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近年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力度较大、操作相对简便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边界清晰,责任分明。”

“建立水环境质量底线管理制度,坚持点源、面源和流动源综合防治策略,突出抓好良好水体保护和严重污染水体治理……”对于规划中的这一要求,牛凤瑞指出,正是着眼于通过划定并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推进治理责任清单化落地,明确不可逾越的界线,切实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具体目标则是,力争实现城市建成区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区无劣质水体,水质优良的地表水体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供水安全得到保障,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4%以上。同时强化河流源头保护,积极推进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

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地方保护主义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区产业同质化严重与此不无关联。破除地方行政壁垒,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不论是对于地方发展,还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尤其重要。”孙久文分析认为,强化共抓大保护的联防联控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

从现实需要出发,上中下游、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制度体系创新同步落实为规划所强调。贯彻“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统筹上中下游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口为重点,对重点区域实施保护、治理与恢复。同时还要求,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抓长江生态保护,通过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联防联控、生态补偿等机制,创新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大保护的合力。

为此,规划专门提出了水资源优化调配、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等6大工程18类项目,予以保障落实。

各省市间的协同作战也被置于了突出位置。强调沿江11省市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主体,将目标、措施和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领域、行业规划中,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加大规划实施力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规划目标按期实现。

“过去就一直强调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但效果有限。在注意地区之间利益平衡的同时,也需要严格评估考核。这次提出在2018年和2021年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是很重要的制度导向。”牛凤瑞补充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具体的落实和实施,需要各级综合统筹协调和整体谋划。”赵英民对记者表示,区域间协调联动是遵从山水林田湖共生性,破解跨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遵循,其关键点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建立流域间/区域间联防共治机制。可在产业转移互动协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负面清单制定、规划环评及省际会商、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环境风险应急响应、跨界生态补偿的区域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制定保护规划和治理方案,形成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延伸阅读:

政策全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原标题:长江生态保护根本大计出台,有何深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水资源利用查看更多>长江经济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