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甘肃白银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附项目)

2017-09-18 16:3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环保产业节能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市“3+4”产业集群及环境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围绕“一市五区七基地”建设目标,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导向,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一区六园”[3]工业园区基本格局为载体,以节能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等工程为着力点,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快低碳环保发展,着力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全面打造具有行业特点和技术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繁荣文明新白银的绿色产业、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新动力的战略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市场推进,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环保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有效拉动,释放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强化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产业标准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环境,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2.统筹布局,集聚发展。强化规划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产业布局,合理布局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整合优势资源,细化功能分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园区,集聚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引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等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选择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先行突破,加快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化程度高,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产业优势,立足分类指导,对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和引导,尽快培育扶持一批新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发展。

4.创新驱动,服务提升。以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创新和挖掘特色优势领域,加快“人才特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增值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推动商业、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服务机制,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突破,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十三五”末,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3%以上。其中:节能产业产值18亿元,环保产业产值1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56亿元。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实现总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成为支撑白银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到“十三五”末,建设一批效益显著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节能装备与产品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稳步发展。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上亿元企业10家,具有较高技术基础的龙头企业。扶持年产值上千万元企业50家,具有一定产品市场和技术积累的骨干企业。引领带动年产值上百万元企业500家,市场潜力明显、发展动力强劲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领域门类齐全、技术工艺完善、产品品质优良、效益辐射带动明显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十三五”末,培育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节能环保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在有色金属和稀土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矿用电器等特色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专利技术、装备和产品,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发展领先优势,推动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重点领域

(一)高效节能产业

1.节能技术和装备

在节能技术和装备领域,侧重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相关装备和技术。重点支持电站锅炉智能吹灰优化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锅炉系统能效在线诊断与专家咨询系统和邻机蒸汽加热启动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燃烧自动调控技术装备、新型省煤器的应用。鼓励应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冶金加热炉、煤泥和超低热值煤矸石高效利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陶瓷窑炉。大力推广矿热炉节能技术。推进燃油燃气工业窑炉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提升低劣质燃料高效燃烧技术、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和装备。

继续发展高效电机及电力行业技术装备。加快中小功率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永磁同步电机、非晶合金变压器、曲叶型系列离心风机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节能通用流体机械、干式半芯电抗器、壳式电炉变压器、三维立体卷贴心干式变压器等节能装备制造和使用。推广应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中低热值燃气轮机、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积极支持采用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和装置、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煤矸石电厂低真空供热技术、可控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新型节能壳式电炉变压器、新型节能导线等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

并重发展采矿及其他节能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充填开采技术、无人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技术、高效干法洗煤技术等数字化、自动化开矿选矿技术、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煤炭储运减损抑尘技术和设备;支持煤炭生产企业采用高效低能耗煤泥干燥脱水设备;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采用铝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及焙烧启动与控制装备技术、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技术及成套装置、大型高效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铜冶炼转炉氧气底吹熔炼;建材行业企业采用稳流行进式水泥熟料冷却技术、高效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等。

加大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大力推广火力发电、有色冶金、煤炭、陶瓷、建材等行业余热余压回收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陶瓷工业窑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隧道窑辐射换热技术应用;加大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全热能回收技术、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机械和设备、吸收式换热集中供热技术和设备、窑炉烟气辐射预热器和废气热交换器等技术和设备、蓄能器、冷凝器等设备的应用。

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等节能型或纯电动服务保障车辆和专业设备应用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加大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有序发展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大力推广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节能检测设备,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热工检测便携式设备、在线检测技术和设备;开展压缩机、水泵、电机等工业领域通用设备运行能效评估,推广工业能源管控技术装置。

2.节能产品

节能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研发推广。重点推广应用能效等级为1、2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节能产品;鼓励使用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装置、企业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装置、低温水—直燃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双工况太阳能热泵空调机组。

高效照明产品研发推广。支持高性能稀土荧光粉、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等高效照明产品的开发推广;加快矿用隔爆型LED巷道灯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应用;推广普及高效低成本筒灯、射灯、路灯、隧道灯、球泡灯等替代性半导体照明光源和新型LED照明产品。

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引进。加快高效节能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等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及构配件,积极推广成熟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示范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和集节能、防火、保温、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鼓励提升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的功能材料、抗震减灾高性能快速修复建材及具备抗菌、防污、自洁净等特殊功能的建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3.节能服务

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机构,创新服务领域,鼓励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提供用能状况诊断、节能项目方案编制和设计、项目投融资、工程施工和调试、设施运营和维护等服务,积极开展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节能监测与节能量验证、节能技术产品认证评估与推广、节能项目风险评估等服务。

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组建节能服务产业联盟;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设立用能服务部门;充分利用节能服务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对接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节能综合服务。

(二)先进环保产业

1.环保技术和装备

水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重点支持攻克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去除、工业废水生物毒性、急性毒性等前瞻性关键技术;鼓励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稀土化合物新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稀土湿法冶炼分离与稀土氧化物生产中的应用,源头消除高氨氮、高盐和高浓度废水排放问题;大力引进和推广有色、煤炭、化工等行业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和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技术及设备;加快推进集成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城镇水再利用技术装备的应用;大力推广农村饮用水除氟砷、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重金属污染水下固定与水体修复、污染水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和装备;积极应用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网布设、优化与安装;鼓励应用饮用水强化处理、高效安全消毒、微污染净化、管网水质稳定、直饮水净化等技术装置。

大气防治技术及装备。重点突破脱硝工艺氨逃逸控制、窑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开展先进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净化、新型吸附回收装备、二氧化硫吸附浓缩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储存利用、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高温长袋脉冲袋式除尘器及细微粉尘控制及行业抑尘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应用低氮燃烧、电厂及工业燃煤炉窑超净排放、烟气调质、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等技术;研发工业厂房集中通风净化系统技术集成、恶臭治理技术集成装备及餐饮油烟净化装置、民用室内空气净化器等。

土壤及场地等治理与修复技术装备。着力突破重金属废物、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综合整治技术;大力推广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联合控制、有机污染物、有毒与危险化学品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技术装备;积极应用植物修复土壤、不同植物套作联合修复、修复后植物处理处置的成套集成技术;开展土壤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农药污染场地快速、异位生物修复;示范推广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研发矿山塌陷区、废石堆场和尾矿库修复与垦植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选种培育技术等。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污泥脱水干化、生物法消减、厌氧消化和焚烧、生物发酵除臭一体化等无害化技术及成套设备处理处置污泥;推广应用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装备、垃圾焚烧尾气处理系统、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成套设备、好氧处理和除臭设备、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置装备等;示范推广中小型焚烧高效处理、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餐厨垃圾低能耗高效灭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

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大力推广移动式有毒有害泥水(液)环境污染快速应急处理集成装置、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设备、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设备;示范推广在线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模型化、精细化、准确化。

2.环保产品

重点支持电厂脱硝催化剂、煤炭储运抑尘剂、镧、铈稀土化合物生产催化净化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研发和生产应用,凹凸棒(土)开发石油钻井添加剂、保水剂、吸附剂、脱色剂、固(脱)硫剂、催化剂等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大力推广膜材料与膜组件、耐高温耐腐蚀的袋式除尘高端纤维滤料、高效生物填料和专用催化剂、垃圾卫生填埋高性能防渗材料;开发优质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高效活性炭等;推广与污染治理设备配套的高效脱色剂、氯氟烃替代品、生物除臭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新型化学除磷药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低磷缓蚀阻垢剂、微生物除臭剂、污泥脱水剂等环保药剂;鼓励使用可生物降解地膜、餐盒、包装材料等。

3.环保服务

重点培育以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环保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环境工程与技术咨询、环境安全评估、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服务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统计体系;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生态效率评价、环保材料、药剂及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环境投融资、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环境修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物联网等新兴环保服务业;鼓励环保服务机构在市政公用领域、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以PPP模式、特许经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服务模式,实施环保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开展面向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噪声、尾气等环境污染检测和治理、自然生态检测与保护、碳减排方案咨询服务、碳信息管理服务、环境保护领域知识产权转移和转化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环保产业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