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政策|《沈阳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2017-10-25 10:0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五)启动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控制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将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纳入交易体系,合理确定我市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和交易主体,视情况逐步增加温室气体种类和涵盖企业范围。完善我市配额分配与管理机制,设定各区、县(市)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制定配额分配具体方案,提出合理的管控措施,对我市已纳入国家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开展配额分配和履约监管工作。建立碳排放配额市场调节和抵消机制,综合采用预留配额、出售经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配额有偿拍卖、政府资金回购等手段,对市场供需进行必要的调节,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实现我市地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林业局。]

(十六)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准确记录、跟踪和管理排放配额持有和交易情况。加快我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对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核查机构予以备案,建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目录库,并加强动态管理,提高核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组建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所,积极争取作为全国碳市场东北地区交易平台。深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不断提高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认识水平和开展相关业务的能力。[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十七)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与核算。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监测体系,依托沈阳市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开展控排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工作,实现控排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全覆盖,推动控排企业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继续开展分区、县(市)、分部门和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实现逐年常态化清单报告编制工作。完善碳排放中央管理平台,平台涵盖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具有分区域、分行业、分企业(含名录)显示、查询和报表等功能,实现科学分析碳排放数据,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质监局。配合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十八)构建地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体系。确定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单位,定期确定年度企(事)业单位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规范第三方核查程序。[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统计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十九)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按照国家、省部署,公布我市低碳发展目标实现及政策行动进展情况。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碳市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主动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国资委。]

(二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鼓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加大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外资利用模式,支持外资投向新能源、节能减碳、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鼓励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外经贸局、外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沈阳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督促各区、县(市)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地区目标任务。督促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评价考核。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区、县(市)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考核,考核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监督。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行问责和奖惩,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落实资金保障。围绕实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充分运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及绿色债券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低碳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工程。支持银行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做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配套服务工作。[责任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金融办。]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研究,定期编制沈阳市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加快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任务的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低碳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继续编制并定期修订完善《沈阳市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目录》,加大低碳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低碳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人才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工程和项目。支持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申报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业研究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究人员培养平台,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对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增强贯彻落实低碳发展战略的执行能力。[责任部门:市教育局。]

(六)做好宣传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低碳宣传引导,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利用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知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环境。[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温室气体排放查看更多>二氧化碳排放查看更多>节能降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