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全文 |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2017-12-13 11:00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关键词:海岸带综合保护生态环境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章构建海陆生态屏障

以严格保护岸线和限制开发岸线为核心、以生态空间为重点进行功能管控,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生态网络,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满足公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科学构建海岸带生态屏障。

第一节构建生态网络

严守生态红线,通过生态整治工程强化生态屏障,通过绿道及水利工程等维护生态廊道,构建“两屏一带、一横五纵、多点”的生态网络,建设“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监测网体系。

一、构建“两屏一带”保护屏障

“两屏一带”指近岸山地保护屏障、近岸岛链保护屏障和海岸绿色防护带。近岸山地保护屏障位于海岸带北部生态空间,粤西以云雾山-天露山等山脉为主线,珠江口以古兜山-西樵山-白云山-罗浮山等山脉为主线,粤东以莲花山等山脉为主线。近岸岛链保护屏障位于海岸带南部生态空间,粤西以新寮群岛、硇洲岛-南三岛-东海岛-放鸡岛、南鹏列岛、川岛群岛等岛群为主线,珠江口以高栏列岛、万山群岛等岛群为主线,粤东以菜屿群岛、南澎列岛等岛群为主线。海岸绿色防护带位于海岸线周边生态空间,粤西以湛江红树林、茂名虎头山-晏镜岭防护林、阳江埠场防护林等为核心区域,珠江口以河口红树林为核心区域,粤东以汕尾金町湾防护林、揭阳靖海湾防护林、汕头广澳湾防护林为核心区域。积极开展山体保护和国土绿化行动,扩大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面积。

二、构建“一横五纵”生态廊道

以沿海景观公路为横向纽带,以入海水系为纵向纽带,构建“一横五纵”海岸带生态廊道。“一横”指横向生态廊道,主要沿海岸平行岸线分布,由生态化建设的沿海景观公路构成,依托公路采用道路绿化和林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将沿海景观公路与旅游有机连接。“五纵”指五条纵向生态廊道,自西向东由鉴江水系、漠阳江水系、珠江水系、榕江水系、韩江水系等五大水系河流及其河道植被构成。加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严禁采伐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源地及其上游地区的自然植被;采取林草护岸进行河道整治,河滩地营造乔灌混交的护岸林或经济林,土质河岸种植深根性灌木,河流岸坡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浅根性草类;划定沿岸生态隔离区,控制污染物排入。

三、构建“多点”生态保护地

生态保护地作为生态保护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广泛分布在广东省海岸带。主要包括南澎列岛等19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白云山等10处风景名胜区、西樵山等32处森林公园、湖光岩等4处地质公园、茂名大洲岛等3处湿地公园、南澳青澳湾等6处海洋公园、湛江红树林等3处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其他纳入生态红线区的区域。开展保护能力建设,确保保护地及其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

四、建设立体化多功能观测监测体系

合理布局岸基海洋观测站、浮标、志愿船、无人机、雷达、水下滑翔机、海床观测系统、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等观测监测设备,结合国家“一站多能”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布局,提升广东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尤其是市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配备海洋观测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建设观测监测装备保障基地,构建集岸基、海基、空基于一体的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监测网体系,重点建设珠三角海陆一体化生态环境观测监测网,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防灾减灾能力,满足近岸海域水质考核及入海污染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

五、加强海洋灾害的联防联控

要以海洋灾害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区划,划定灾害重点防御区,制定实施差异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海岸带产业园区和涉海大型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沿海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海洋生态灾害和环境突发事件海陆联防联控,健全海洋灾害观测预警报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统筹运用工程减灾措施和生态系统减灾服务功能,提升海岸带地区综合减灾能力,构筑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屏障。

六、建设海岸带生态物联网

以“岸带产业+”、“生态+”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海岸带生态环境感知物联网。基于先进检测监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智能技术,以完善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云环境为支撑,分区域、分层次、分产业、分用户进行布局,通过多手段、多层次现场动态、实时、高精度立体观测,感知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至大数据平台,进行针对性数据处理和四维生态动态模拟,实现对海岸带环境的全面立体感知、信息共享、分析决策,全面掌控广东省海岸带产业活动和生态环境动态情况,同时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海洋管理高效。

原标题:广东省人民政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 总体规划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岸带综合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