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评论正文

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 在日本生活六年的日企中国女高管有话说

2019-07-10 10:17来源:湾区科技沙龙作者:卢爱芳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法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朋友圈刷屏上海垃圾分类,干垃圾、湿垃圾、奶茶、小龙虾,各种吐槽,感觉上海人民快被逼疯了。今年我去京都呆了十天,因为住的是民宿,亲身体验了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其带来的好处,在我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件特别有价值感的事。

看上海人民如此困惑,最近我找到一位朋友,她在日本生活了六年,现担任一家日本公司驻中国的高管。我向她详细了解了日本的垃圾分类法、教育和推广体系,她对上海垃圾分类提了一些意见,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日本人聚集赏樱,完全不会出现垃圾问题

京都“垃圾”心得

首先分享一下我自己在日本的“垃圾”心得。

今年五一去京都,是我第三次去日本,前两次去东京和福冈住的都是酒店,而且时间很短,对垃圾分类没有什么感觉,而这次我选择了airbnb的民宿,位于京都上京区一座三层小楼里的小公寓。

到达公寓,放下行李后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房东准备的入住须知、公寓使用说明书、导游攻略等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份垃圾分类指引。

京都的垃圾分类法

第一眼简直被震住了,觉得眼花缭乱、无比复杂。再粗略看一下,发现其实分类很清晰明了,垃圾共分四大类: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纸张。每一大类又分诸多小类,比如可燃垃圾包括食物、纸张(主要指果子箱、包装纸)、玻璃,大类的纸张主要指印刷纸张,包括杂志、报纸、名片、传单等。

房东准备了厚厚一打白色透明垃圾袋,为避免分类错误被房东罚款,我把每一小类垃圾单独装一个垃圾袋。第一天最多的垃圾是化妆棉、卫生棉和纸巾。日本的厕纸很薄,都是单层,一碰水就溶了,公共场合及民宿都有明确标识——请把厕纸投入马桶。但擦手用的纸巾跟中国的一样,较厚,我把它们跟卫生棉、化妆棉放在一个袋子里。沿途拿的各种导游资料,看完了不想留,放在另一个垃圾袋。

第二天,我开始去附近超市买食物。牛奶喝完后,吸管放在装塑料的垃圾袋,盒子放另一个袋。过了几天,积了几袋垃圾,我问房东扔在哪里,房东说你就扔在公寓里,走的时候我们一并处理。我说不想堆这么多垃圾在公寓里,房东说,如果中途需要清理,要额外收费。我叫她告诉我把垃圾扔哪里,我自己扔。房东说楼下车库旁边可以扔垃圾,我早上大概十点出门,在周边并没有看到垃圾筒和垃圾,不敢乱扔,晚上回到公寓累瘫了,又懒得出去找,我只好把垃圾堆积在公寓里。

京都上京区一尘不染的小巷

一为避免罚款,二为保持公寓的整洁,每天吃早餐时,我一边吃一边对着那张图琢磨垃圾分类。吃完方便面,把剩下的汤汁逼到水池冲走,残渣倒进餐厨袋,用水把盒子冲干净,扔进可回收的袋子里。没用完的调料包,把里面的调料倒进餐厨的袋子后,再放入装塑料容器和包装的垃圾袋。买了几串果子没吃完,扔进餐厨垃圾袋,突然想起不对,又赶紧扒出来,把果子撸下来扔回去,把棍子扔进可回收的袋子。我本来就超爱整洁,又对新鲜事物很好奇,垃圾分类一点不嫌烦,倒蛮有成就感。

我发现,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就不脏了。我在京都十日,垃圾先是放在房间里,后来越来越多就摆到小阳台上,但没有异味,很干净,除了有碍观瞻,并不影响生活。还记得有一天去修学院离宫,离预约的参观时间还有两三个小时,我就到附近居民区瞎转悠,不小心走到了一处垃圾收集处,装在白色透明袋里的垃圾堆成了小山,上面盖着蓝色的网兜,地上整洁干净,也闻不到臭味,跟国内的垃圾堆附近污水横流、恶臭熏天,完全是天壤之别。

在上京区住了一周,我也没弄清楚垃圾应该扔哪里,完全看不到垃圾和垃圾筒。

直到一天早上六七点钟出门,发现大街小巷每隔几米就躺着一堆垃圾,很干净,上面盖着蓝色的网兜。晚上回到公寓对照垃圾分类法,才知道那一天是星期四,是纸张的回收日。

放在街头等政府回收的垃圾

除了京都,我还去了大阪、奈良,发现不仅居民社区,就连四条河原町这样熙熙攘攘的商业闹市,东大寺这样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也极难看到垃圾筒,更看不到清洁工。不像中国,满街随处可见穿着黄马甲的环卫工人,看见人扔垃圾就赶紧上前扫。但日本之干净整洁却又令人惊叹,就算身为游客,也油然而生要把垃圾分类做好的责任感。

东大寺这样人流量大的旅游景点也鲜见垃圾筒

为了减少垃圾,我买食物时就更加慎重,只买确认想吃的,而且尽量只买一天的量,公寓附近好几个超市,全家、Lawson等,有的24小时营业,饿了可随时去买,这样的精打细算,一路下来感觉还省了不少钱。

十天后我离开京都时,公寓的小阳台上已经堆了小十袋垃圾,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还蛮有成就感的,房东给了我五星评价。

事关全民的制度,首先要近人情

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垃圾收集处

P女士告诉我,日本扔垃圾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通常每个社区有一个垃圾收集处,P女士当年生活的青森,每天晚上九点至十点,是固定的扔垃圾时间。收集处会有一个负责确认人,主要检查分类是否正确,有没有混入别的垃圾,或者扔了非当天指定的垃圾。一旦发现问题,确认人会要求扔垃圾的人拿回去。P女士说,日本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习惯,基本没有问题,确认工作主要针对新移民。扔垃圾的时间,确认人必须一直在现场。过了扔垃圾的时间,确认人离开了,便不可以再扔垃圾。

第二天早上,政府的回收车会来把垃圾收走。通常餐厨等不可回收垃圾是早上五点,除节假日外每天都收。可回收垃圾是早上七至八点,不同种类的垃圾收取时间不同。如上图所示,在京都,纸张是每周四,塑料是每周一。

对于金属、塑料等可回收垃圾,居民除了头一天晚上扔到收集处,也可以等早上回收车来时直接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根据垃圾的重量兑换一些日常用品给你,可自选洗衣粉、厕纸、清洁剂、垃圾袋等。

乱扔垃圾总是会被发现,垃圾分类在日本已经立法,我在京都看到“违法丢弃者将处以五年以下徒刑、1000万日元以内罚款”的警告,但P女士告诉我,日本对乱扔垃圾者更多是罚做社区义工劳动。她说,日本人很看重名声,罚社区劳动,大家就都知道这个人(或这家人)不守规矩、没教养了,就是一种很厉害的处罚了。

警告:收集日当天8点前拿到这里来!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样,少至10多类,多至20多种。垃圾分类标准由各省自行决定,国家只管下命令要求分类及分类的总原则:减少垃圾、提高利用率,其他的都放权给各地行政部门决策实施。

各地政府对垃圾分类有简单易记的分类标准,平常有各种培训和活动,既不过分增加百姓的麻烦又让百姓很有成就感。在京都,我看垃圾袋多为白色透明的,上面打着京都市等字样,以为垃圾袋由政府统一发放。P女士告诉我,政府不免费提供垃圾袋,但指导居民用统一颜色的垃圾袋。中国的垃圾袋多为黑色,因为中国人一想到垃圾第一反应就是脏,只配用黑色,但日本人觉得垃圾处处是宝,可以转化成很多有用的东西。

P女士的儿子现居上海,对垃圾分类如临大敌。对于逼疯上海人的干湿垃圾分法,彭女士也很困惑:“湿垃圾其实就是餐厨垃圾,干垃圾就是可燃垃圾,为什么不明说呢?这完全是一种误导。”在她看来,上海的垃圾分类法有些严苛,比如小龙虾,就是餐厨垃圾,在日本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办法是发酵干燥,作成肥料。即便是虾头比较硬,也不过是发酵的时间久一点,都是骨质垃圾,可以做很好的肥料。

再如上海要求快递包装上的胶带要撕下来,分开投放。在日本,能撕的就撕,撕不下来就直接回收,由回收企业处理。在日本,回收工作由政府招标交给企业,这些可回收垃圾基本免费给企业,企业也有责任承担相应的工作。老百姓支持垃圾分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P女士说,这就是日本制度近人情的地方,“任何事关全民的制度,首先要近人情。”

政府开辟的赏樱场所,租金中已经包含了垃圾处理费。

应该向40年前的日本学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1978年东京奥运会前开始推行,至今已经40年。最开始也只分两大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日本的垃圾分类也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90年代P女士去青森留学时,当地的垃圾分类已经细分到20个种类。“中国要学习的应该是40年前的日本是怎么推行垃圾分类,而不是现在。“P女士认为。

京都的寻常巷陌

在日本生活了六年,P女士对日本如何推行垃圾分类记忆犹新。学校、公司、社区,日本推行垃圾分类可谓三管齐下。

日本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家政课,一周两节,每节45分钟,其中包括垃圾分类的系统教育。家政课一直上到初中毕业,到了高中虽然没有家政课,但学校会经常组织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比如垃圾回收月、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等。P女士说,她研究生毕业时班上好几个同学的毕业论文就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

公司也会组织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比如聘请专家来做讲座,组织员工去考察垃圾处理工厂等。P女士参观过餐厨垃圾的处理工厂,全套自动化设备24小时作业,各种餐饭蔬果残渣进去,出来变成了颗粒。处理工厂把颗粒卖给肥料厂,肥料厂用它发酵后加上其他化学原料如磷、氮,做成不同蔬果花草适合的肥料。日本有一个专门卖园艺产品的SANDY,各种花肥、果肥就来源于餐厨垃圾。

居民种花用的肥料就由餐厨垃圾回收而成

P女士说,公司的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少,因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基本道德,培训现在主要针对新移民。外国人如果要在日本常住,首先要接受市政府和社区的垃圾分类教育,然后才给发放暂住证。

日本的社区对垃圾分类的推行也很强大。平时主要靠传览板对居民进行教育,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印在传览板上一家家传下去,看过了之后签名表示已了解,然后按照名单上的顺序传给下一家,人不在家就挂在门上。

每天社区的垃圾收集要有一个确认人,由社区的居民轮值,一周轮一次,如果轮值人当周没空,可与社区商量更换时间。有孩子的家庭通常让孩子去做,当成对孩子的一种锻炼。

政府还经常在市民会馆举办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参加者可领取清洗剂、厨房用品等各类礼品。P女士说,日本人平时不擅长亲戚朋友间的走动,就把这类活动当成家庭活动日了,积极参加。她参加过一个活动,现场看着塑料垃圾扔进一种液体溶化了,然后有视频和图片展示这些液体如何通过一个大型机器变成各种颗粒的塑料。

在日本生活六年,现在一家日本公司的中国分部担任高管,P女士每年都要回日本总部呆一段时间,对日本的垃圾分类处理由衷赞叹。

2002年左右,她曾在日本一处很偏僻的农村呆过一个月。由于日本农村太分散,不便于频繁出车收集,政府就鼓励农民自己处理厨余垃圾和卫生巾这类不可回收垃圾,农民会在自己田里挖一个坑填埋厨余垃圾,等它发酵;卫生巾和油污纸则在地头焚烧,在偏僻的农村能这样处理,已算不错。

十多年过去,不知道日本的农村有没有更好的垃圾处理方法,但日本农村没有出现垃圾遍地污染河流的现象。中国怎么解决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更值得向日本学习。


原标题: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 在日本生活六年的日企中国女高管有话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法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