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评论正文

从环保到环保产业到底有多远?

2014-09-10 08:30来源:中国新时代关键词:环保产业火电脱硫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解惑微利产业

坊间关于环保亏本的看法,其实不无根据。在中国不是没有产业机会,缺的正是“设宴”的人。而近三十年,由于技术落后和资金缺乏,中国的环保产业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微利时代”。而这似乎是我们在谈论任何一个落后于人的产业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环保产业要走的路还比较长远。目前,全球环保产业的总产值约为6,0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中国不到4,000亿人民币;中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约为1%,而发达国家占到5%左右的比例。差距显而易见。国内的环保产业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苦练“内功”,迎头赶上,首先就应在环保投入上要有所侧重。

实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中国环保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如今已成为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

目前,生物环保产品品种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服务业发展较快。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在其发布的亚洲环境展望中指出,在亚太地区,到2015年,该地区环境商品市场规模有望增长两倍,达到1,000亿美元。

正是因为“绿色蛋糕”越来越清晰,现在,主动上门向科研单位要环保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外部压力有效地使环保与企业的生存联系起来,无形中推助着环保产业化的进程。

中国环保市场需求结构,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火电脱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物处理处置以及工业污染物治理项目;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越来越多。

近年来,环保机械行业会出现四个运行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工业除尘、火电厂脱硫和危险废物处理等方面;二是资金紧张等矛盾比较突出;三是研发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四是研制成功一批重大新产品。全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继续得到改善,资金供需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另据有关专家预测,即便目前增长的速度非常惊人,由于底子薄、基础弱的缘故,环保市场可以说是无限广阔,其原因有三:首先,中国环保领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向环保领域投入的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不足,政府经常借用国外的优惠资金用于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建设,这笔资金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各种污染治理的政策性或市场性收费等利益引导激励型管理机制都将逐步建立和健全,使环保利用外资项目时的国内配套资金的筹集有了一定的来源,为顺利实施各种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再就是随着中国市场化机制的健全,环境保护领域必将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一个有着稳定收益的大市场。如在当前城市垃圾的比例中,塑料占到了8-9%,玻璃占到了4-5%,纸张占到了2-3%,如果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加以燃烧,一吨城市垃圾的热能相当于半吨煤。

目前,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必将成为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在这个庞大的“绿色蛋糕”中,水处理、大气和固体废物治理等为最主要的市场。相关资金主要投入于水污染防治、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又同整个社会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

做大绿色蛋糕

环保产业的前景,一如环保专家所分析的,首先靠加大环保投入的力度。有观察人士提出,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市场需求,是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正是这“三驾马车”目前拉起来颇有些吃力,于是类似“中国环保无产业”这样的论调便出现了。

首先是环境资本市场尚未形成,据一些专家的宏观统计,国家和地方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中环保产业投资微乎其微,而依靠企业自筹的资金来源也因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小规模低效益而难以维持,对外资的引进也十分有限,金融、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也很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火电脱硫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