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浑水缸”是如何变清的?

2014-09-15 08:42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黄俊毅关键词:珊溪水库污水水源地水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转产转业

禽畜养殖是珊溪库区农民的传统产业,养殖场关了,农民靠什么致富?地方经济怎么发展?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温州“大水缸”水质能否长期优质的关键。

在黄坦镇新龙村山里,有一大片松林,树干上用草绳绑满了仙人掌一样的东西。这是村民邢文平新种的名贵中药材石斛。邢文平养了10多年猪,长年存栏能繁母猪150多头。去年养猪场关门后,他与村里学林业的大学毕业生蒋经纬合伙,干起了中药材种植新营生。他们一口气种了20万丛,今年已开始采收,可连续收获6年。鲜石斛每斤收购价1200多元,今年第一批30多斤鲜石斛可创收4万元。初尝甜头的邢文平感慨道,“种药材收入高,不污染,比养猪强多了。”

比起邢文平,黄坦镇双坑村赵汉达所受冲击要大得多。黄坦镇以前长年养殖三四十万头猪,80%的饲料由赵汉达的饲料厂供应。另外,赵汉达还养了4000多头猪。去年3月,赵汉达响应号召,关了猪场,关了饲料厂,他一连多日睡不着。考虑到附近旅游景点较多,他流转了500亩地,就地办起“仙人居”生态农庄。目前,赵汉达的农庄已开门迎客,顾客一天比一天多。

温州市水利局库区管理处副处长刘化斌说,为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温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珊溪水源保护与转产转业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群众自主、政府引导、属地负责、部门帮扶”工作机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2000万元,连续5年共1亿元,帮助库区养殖户加快转产转业;设立困难补助专项资金1000万元,帮扶转产的低收入养殖户。

要保护库区生态,域内工业发展空间就受到极大限制,地方政府可能缺乏积极性。为此,温州市降低了对库区文成、泰顺两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重点考核珊溪水源保护,此外,在温州开发区划出8922亩地,为这两县建立“工业飞地”,努力缩小库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两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库区两县保护水源地的积极性。

以水养水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定价由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但制水成本不包括水源保护费、生态补偿费,使地方政府筹集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和生态补偿资金非常困难。许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开展,水源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经费也难以落实。

截至今年上半年,温州水源保护工程已累计投入6.95亿元,5年内总投入将达16.3亿元。治污要钱,补偿要钱,帮扶要钱,钱从哪里来?

王振勇说,温州的秘诀是:筹资创新,市场运作,以水养水。为了满足珊溪水源保护庞大的资金需求,温州坚持“谁受益、谁分担,谁用水、谁出钱,用好水、多花钱”的“以水养水”市场化路子。一是设立财政引导资金,整合环保部门的生态补偿资金、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每年筹集0.8亿元;二是收取水源保护治理费,前5年每立方米0.3元,后10年每立方米0.5元;三是以水库主管者温州市公用集团为融资平台,以财政整合资金为资本金,以水源保护治理费收益权为质押,进行贷款融资,确保珊溪水源保护建设管理资金足额到位。

“国家要尽快将水源保护费、生态补偿费纳入城市水价之中。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要合理提高,超计划用水要实行累进加价制,所得收入用于水源保护和生态补偿。”王振勇说。

通过两年多的整治,珊溪水库入库污染物减少了60%,水质持续稳定在优质水平,成为当地生态旅游新亮点。温州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经验值得借鉴。

原标题:“浑水缸”是如何变清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珊溪水库查看更多>污水查看更多>水源地水质查看更多>